川普總統周一再次為他的「2000美元關稅紅利」計劃造勢,他承諾,在向中低收入美國公民發放每人2000美元的支票後,剩餘的「巨額」關稅收入將用於「大幅償還國債」。
川普在他的Truth
Socail上寫道:「所有向美國中低收入公民發放2000美元補助後的剩餘資金——這筆款項主要來自我國從海外獲得的大規模關稅收入,預計數額相當可觀——將用於大幅清償國債。」他特意使用了「美國公民」(USA
citizen)這一措辭,暗示在美合法生活和工作的非公民,如綠卡持有者可能沒有資格獲得這筆福利。
此外,這一「先發錢,後還債」的順序,也與他之前的說法截然不同。
川普曾多次表示,關稅收入將首先用於償還國債,結餘部分將用於支付這筆紅利。
上周日,川普時隔多日再次拋出「每人至少發2000美元紅利」的誘人承諾後,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緊急出面降溫,暗示這筆「紅利」可能並非直接發錢。
他在做客ABC新聞節目時說:「2000美元的紅利可以有很多形式,有很多方式。這可能只是我們在總統議程上看到的減稅措施,比如不徵收小費稅、不徵收加班費稅、不徵收社會保障稅、不徵收汽車貸款稅等等。」
不僅如此,媒體報道指出,川普將關稅收入與直接惠民福利掛鉤的說法,與他的政府上周在最高法院聽證會上的核心法律論點形成了尖銳矛盾。
在關稅合法性的辯論中,「稅收」一詞是關鍵焦點,因為憲法明確規定,徵稅權屬於國會而非總統。為規避這一憲法限制,川普政府的律師在法庭上堅稱,徵收關稅的目的並非為了增加政府收入,而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
貝森特也在ABC新聞節目中重申了這一官方立場,稱「這(關稅)不是關於收入,而是關於再平衡。」他解釋說,關稅收入只是早期現象,最終目標是讓就業迴流,從而轉化為國內稅收。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以直接發放支票的形式兌現「關稅紅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Veda
Partners的分析師特雷茲(Henrietta
Treyz)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這種可能性只有10%。她估算,直接發放2000美元支票的總成本可能超過4000億美元,而目前備受爭議的關稅所帶來的總收入尚不足9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