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 11 月

貝森特:兩年擺脫稀土依賴 中國:想法天真屬空談

貝森特:兩年擺脫稀土依賴 中國:想法天真屬空談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10月受訪時曾揚言,中國對稀土的控制不會超過2年,美國將終止中國的壟斷地位。英國媒體引述多位相關領域專家,他們皆認為要建立新的稀土供應鏈曠日需時。有分析認為,一個典型的稀土礦產項目,從勘探到建設需要9年時間,最短都要6年3個月,最長更要18年。這都與貝森特在2年內發展美國自主稀土產業的願景相去甚遠。

據英媒報道,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促使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更加關注該國對中國礦產資源的依賴,並正加快開發新的礦產資源和加工設施。

但鑑於中國在該行業的強大影響力,以及建造代替中國供應商所需的礦山和加工廠的複雜程度和高昂成本,外界普遍對貝森特提出的兩年時間表表示質疑。

2013年2月2日,中國白雲鄂博稀土礦。白雲鄂博是中國內蒙古的一個礦業小鎮。鎮北部的礦區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稀土金屬礦床之一。(Getty)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諮詢公司大宗商品主管Tim
Puko表示:「一兩年內達成目標,要不是天真,不然就是空談。美國限時根本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川普政府期望達到的目標

在經歷逾半個世紀的投資不足以及日益嚴苛的環境和許可法規之後,華盛頓正向稀土和關鍵礦產公司注入大量資金,希望刺激國內該行業的發展。美國也試圖拉攏澳洲和日本等盟友參與稀土貿易。

塞拉維德公司(Serra Verde)行政總裁 Thras
Moraitis表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這在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層面都是一個真正的問題,無論採取何種暫時的緩解措施,都必須解決這個問題。」。該公司正利用美國政府的資金開發一座巴西稀土礦場。

華盛頓和坎培拉去年10月達成協議,將在未來六個月內共同投資超過30億美元用於關鍵礦產項目。

2025年10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會見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雙方簽署關於稀土和關鍵礦產的協議。(Reuters)

在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簽署協議後,川普宣稱,「一年後,我們將擁有如此多的關鍵礦產和稀土,以至於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它們。」

據路透社報道,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早前表示,日本和美國將共同研究在太平洋南取島附近海域開發稀土礦進行開採。

  川普政府的目標現實嗎?

專家表示,要建立一條繞過中國、全新的大型稀土供應鏈需要多年時間,因此貝森特提出的兩年內實現稀土自給自足的目標過於進取和樂觀。

然而,中國不斷收緊的出口管制措施促使美國及其盟友加快自主發展稀土的進程。

開發一座新礦場需時多年、風險龐大且需要大量資金。新發現的礦藏需要經過多年的研究才能最終決定是否開工建設,而漫長的審批流程往往會拖慢工程的進度。籌集建設礦山資金也極具挑戰性,這代表最初的計劃經常被推遲。

2025年11月11日,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上月曾揚言,中國對稀土的控制不會超過2年,美國將終止其壟斷地位。英媒引述多位專家,他們皆認為建立新的稀土供應鏈曠日需時:一個典型的稀土礦產項目,從勘探到建設需要9年時間,最短都要6年3個月,最長更要18年。這都與要在2年內發展稀土產業的願景相去甚遠。(香港01)

Project Blue的研究主管David
Merriman表示:「要在24個月內完全擺脫對中國稀土和磁性材料的依賴是一項雄心勃勃的目標,需要大量的資金、審批和勞動力培訓才能實現。」

澳洲萊納斯公司(Lynas)是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生產商,該公司警告,由於廢水管理和審批方面的挑戰增加了成本,其在美國德州計劃興建的加工廠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另一個問題是,新的供應鏈如何在財務上生存。即使建成礦場、工廠,營運商也需要與低成本的中國對手競爭。

比利時化學集團索爾維(Solvay)計劃從2026年開始小批量生產重稀土。但行政總裁Philippe
Kehren表示,為了「啟動歐洲的價值鏈」,該集團需要買家和政府「確保這項投資有意義且有利可圖」。

與此同時,德國磁鐵製造商 VAC的行政總裁Erik
Eschen表示,他擔心中國的封鎖措施導致磁鐵庫存積壓,如果中美關係緩和,這些庫存可能會「湧入市場」並拖低價格。

  美國在自主開發稀土方面進展

美國政府所需的礦產和提煉企業寥寥無幾,只有兩間企業能夠大規模生產稀土,分別是Energy Fuels和MP
Materials。

2020年1月30日,美國加州,位於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MP
Materials旗下的稀土礦,輪式裝載機正在將礦石裝入貨車。(Reuters)

這兩間企業都承諾大幅提高釹鐠(NdPr)的產量。釹鐠是一種輕質且常用的稀土化合物,主要用於製造磁鐵。

根據進口數據,去年美國進口了約7,000噸永久磁鐵。然而,美國的消費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光是汽車產業每年就需要4.2萬噸。

美國兩間磁鐵製造商Vulcan Elements和Noveon Magnetics表示,他們計劃將產能提升至每年至少1萬噸。
Vulcan表示,到2027年將達到「可觀的產量」,而Noveon目前的產能為2000噸。

德國VAC集團旗下的eVAC公司預計本月開始從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新稀土永磁體工廠出貨。 VAC行政總裁Erik
Eschen指:「我希望在聖誕節前提高產量。」並指通用汽車是其客戶之一。

儘管美國或與美國有聯繫的眾多企業已承諾開發涵蓋採礦、加工和磁鐵製造的稀土項目,但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沒有更強勁的價格訊號,大多數項目仍處於投機階段或不符經濟效益的狀態。

2025年10月26日,馬來西亞吉隆坡,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美中貿易談判結束後,向媒體發表講話。(Reuters)

MP Materials行政總裁James
Litinsky表示:「我認為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容納更多其他參與者和更多供應商,但要在五到十年內實現這一點,價格需要大幅上漲。」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