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園區內,只有2022年建成的2棟廠房,大片空地都處於閑置狀態,空曠冷清。建成的廠房內,多個樓層空空如也。目前只有5家企業入駐,其中4家還是小微企業,有的企業工人還不足10人。
11月6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位於湖南省耒陽經濟開發區的童車產業園內走訪時,看到了上述場景。這與近年來當地高調宣傳的「計劃總投資約59億元,規劃佔地2000畝,旨在建設『百億級』童車產業園」等內容差距極大。
耒陽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由衡陽市代管,總面積近26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10萬,是湖南省面積最大、城市人口最多的縣級城市。
近日,這個縣級市被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通報——「耒陽市不顧當地實際規劃建設童車產業園,誇大數據,虛報產值」。
通報稱,由於耒陽市不具備童車產業集聚發展條件,未經充分研究論證,支撐條件不足、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童車產業發展遠不及預期。耒陽市多次在內部材料和媒體上誇大宣傳已有60餘家企業入駐投產,正在建設全省名副其實的「童車小鎮」,並連續多年虛報產業園產值。2024年產值僅2165萬元,稅收25.7萬元,企業用工不到100人,數據虛假問題突出。
耒陽市委常委、耒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25年6月20日,湖南省委第四巡視組向耒陽市委反饋巡視情況時,就指出了童車產業園存在的問題。「巡視反饋後,我們就在抓緊整改,爭取早日整改到位。」

目前,在耒陽童車產業園內,僅建成2棟廠房。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打造「童車產業園」
在耒陽市打造童車產業園的過程中,耒陽籍民企老闆張清河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他曾被當地媒體稱為「童車產業園項目牽頭人」。
當地媒體稱,1997年,張清河離開家鄉,到廣東中山謀求生計,在台資企業經歷了十多年的積累與拼搏後,張清河踏出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步。
周斐說,當時,張清河在中山做童車護欄等產業,在耒陽經濟開發區也租了廠房做配套。近年來,湖南省持續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系列活動,耒陽作為煤炭枯竭型城市,面臨轉型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張清河想回耒陽發展,並摘牌了約55畝土地,其中已建成的兩棟廠房約佔19畝。「他想帶動耒陽發展童車產業,企業入駐後可以租他的廠房,後來,慢慢就被喊成了『童車產業園』。」
耒陽市也願意打造這個童車產業園。湖南本地媒體曾報道,當時國內童車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等地。近年來,受土地、勞動力等成本快速上升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步伐加快。2018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總體方案》,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就包括衡陽市。
耒陽市經全面考察調研、綜合分析研判,決定將童車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打造集「供、研、產、銷」於一體、產業鏈配套齊全的「童車小鎮」產業園,建成之後年產值將超100億元。
耒陽市對童車產業園實施區域成片開發規劃,重點規劃建設一大批童車工廠、一個童車廣場和一處童車公園,把童車工廠、童車廣場、童車公園、賀家河和創新創業園打造成集工業旅遊(體驗旅遊)、工廠購物等為一體的特色「童車小鎮」。用周斐的話說,該項目是按照嬰童用品立項的。
據了解,童車產業園最初計劃總投資約59億元,規劃佔地2000畝,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投資9億元,用地300畝;二期建設投資20億元,用地700畝;三期建設投資約30億元,用地1000畝。一期以同樂堡實業、尚嬰、方多三家企業童車廠房建設為主,二期、三期以中山第一步兒童用品、中山湘萊兒童用品等30家龍頭企業及童車上下游企業、營銷團隊、物流倉儲中心建設為主。
確實有企業被當地描繪的前景吸引來。2021年12月10日,耒陽經濟開發區舉行中山童車項目集群落戶耒陽簽約儀式,中山市尚嬰日用品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5億元的建設童車產業園相關項目;中山市方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下稱「方多科技」)簽訂了總投資1億元的建設童車標準廠房項目。據當地媒體報道,這些企業從考察到簽約,僅用了1天時間。
不過,招引來的民企發現,當地的宣傳和實際情況存在差距。方多科技一位負責人王曉軍(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此前,耒陽官方來中山招商引資時,說當地營商環境非常好,該項目的前景也非常樂觀,所以我們信心十足,就參加了這次簽約儀式。」
方多科技之所以當時想投資建設該廠房項目,王曉軍說,是因為根據耒陽官方招商時描繪的前景,該司預判未來會有很多童車產業上下游企業入駐該產業園,方多科技就想建廠房租給他們。
他表示,為了建廠房,方多科技花費19萬元左右找人設計好了廠房效果圖。「後來我們看到,很少有企業入駐該產業園,產業園的實際情況與當地的宣傳也有很大出入,我們就決定不再拿地,放棄了在耒陽的投資計劃。」
2024年10月,當地媒體報道稱,在同樂堡實業帶動下,已有63家童車產業上下游企業入駐耒陽經濟開發區抱團發展。這篇報道還引用一位時任耒陽市委主要領導調研時的話,強調「要以如芒在背、如坐針氈的緊迫感責任感抓產業促發展,不斷做大做強做優童車等產業」。
然而一年後,耒陽童車產業園被中央通報。實際上,根據周斐提供的數據,目前耒陽童車產業園共有5家企業入駐,其中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同樂堡公司屬於規上企業,另外4家為小微企業。同樂堡公司就是2019年張清河在耒陽成立的。



上圖:同樂堡公司現僅有60餘名工人。
中圖:在同樂堡公司附近有大片土地,仍處於閑置狀態。
下圖:耒陽童車產業園廠房內有的樓層空空如也。
本版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心理落差
作為被耒陽寄希望成為童車「龍頭企業老闆」的張清河,現在也正面對自己的「心理落差」。
張清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創辦同樂堡公司後,他在摘地、建廠房等各方面,投資累計已有1億元。天眼查顯示,目前,同樂堡公司已是被執行人並被限制高消費,張清河也被限制高消費。
張清河稱,其個人銀行卡也處於凍結狀態。而出現上述問題,是因為同樂堡公司在耒陽多家銀行貸款共計3000多萬元,出現逾期所致。
此前,當地對外宣傳稱,耒陽市把扶優培壯童車產業列入經濟工作的重點,正在加大招商力度,厚植髮展優勢,積極對接系列兒童產品製造企業;對童車項目建設給予政策傾斜;對童車產業項目在立項、土地審批、工商註冊上一路綠燈,為童車產業快速發展「築巢」。
不過,在張清河看來,耒陽作為一個縣級市,金融機構的貸款許可權有限,超過一定額度,就需要衡陽市審批,貸款程序煩瑣而艱難。
還有企業表示,在耒陽摘牌拿地後,政府卻遲遲未能交地。
湖南東來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林(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其公司與耒陽經濟開發區簽約,花800多萬元摘下了童車產業園接近35畝的土地,土地證等也都拿到了。但沒想到,時至今日,當地一畝地也未能交付。「我們公司底子還厚一些,如果是一般企業,可能會因這次投資垮掉了。」李林稱。
不過,周斐對上述兩種說法都表示了否認。關於企業反映在耒陽融資難的問題,周斐稱,耒陽市對落戶企業的發展非常關心,政府每年都會開銀企對接會,希望金融機構可以降低利率支持企業發展。「但對企業來說,出現融資難問題,主要還是與其生產經營困難導致金融機構不願為其貸款等因素有關,而政府無權強行要求金融機構放貸。企業反映的這種問題並非普遍性問題。」
關於企業反映的至今沒有被交付土地問題,周斐表示,前期所有招拍掛手續都已經走完,不存在沒交地的問題。「不排除該企業資金緊張,或擔心建好廠房後會出現閑置等問題,拿地後遲遲未開工建設的情況。」
張清河說,他為了家鄉發展,近年來出面吸引了12家母嬰產品企業入駐其廠房。但是因為相關配套不成熟等,很多企業後來還是離開了。同樂堡公司員工最多時達到300多人,因市場不景氣,裁員後現在僅有60多人。
為什麼有些企業來耒陽考察後未能落戶耒陽?周斐認為,原因有多方面:比如有的是奔著張清河來的,但看到張在耒陽的發展沒有起到龍頭帶動作用,就打了退堂鼓;還有的認為,耒陽在童車產業的聚集方面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此外,廣東中山等地曾想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或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遷往內地,但因為面臨經濟壓力,當地加大安商力度,期望留住這些企業,這也讓一些原本有意向來耒陽的企業未能成行。
「從情懷上面,返鄉投資創業,我無怨無悔。但情懷不能當飯吃,從做生意角度講,我肯定是後悔的。但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希望耒陽的營商環境可以變得越來越好,少喊一些口號,多一些落地的優惠政策,真正扶持民企發展。」張清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我們最大的壓力是轉型」
這些年,耒陽一直在嘗試轉型。
耒陽曾是湖南省最大的產煤基地,已探明礦產45種,其中煤炭可采儲量達5.6億噸。耒陽市內煤炭開採及相關產業曾長期佔據全市經濟半壁江山,煤炭稅費是當地財政的「重點戶」。2007年,耒陽市財政收入8.19億元,其中煤炭稅費收入4.26億元,佔比超過一半。
從2008年開始,我國啟動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戰略,分三批確定69個城市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耒陽位列其中。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是世界性難題。時任耒陽市市長蔣雲良提到,要培育接續產業、治理被破壞的環境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能解決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012年,耒陽整合關閉了很多煤礦,對當地的直接影響是財政收入少了五六億元,此外還造成對運輸等間接行業的影響,因此推進產業轉型,還需要國家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多年過去了,2024年,耒陽GDP為518.5億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72.18億元、147.15億元、299.17億元,不過,當地仍在為經濟轉型探索路徑。
「我們現在最大的壓力是轉型,但轉型需要龍頭企業,沒有龍頭企業(帶動),(轉型)比登天都難。」耒陽市一位副市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耒陽已在經濟發展中遇到一定的困難。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當地提到,當地產業結構還不夠優,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財政收支難以平衡,政府債務化解壓力仍然很大。
耒陽市財政局在2024年工作總結與2025年工作計劃中,也提到目前存在的問題。比如,可用財力嚴重不足,地方稅收短收明顯,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較年初預算目標短收3400萬元,財源建設有待提升;主體稅收地方部分佔地方稅收比重提升幅度、製造業稅收地方部分佔地方稅收比重提升幅度、骨幹稅源企業戶數等指標同比下滑較為明顯。
自2021年起,耒陽市著手構建「211+X」產業框架:「2」即以先進位造和循環經濟為主要領域,兩個「1」即以紙品和童車為特色產業,「X」即以其他產業為補充。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當地提到,完成工業投資199.65億元,增速17.6%。金隆再生、豐隆環保、中核鉭鈮、富軒泰等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中集新材華南區域營運中心成功落戶,銘昇環保科技穩產穩供。紙品產業園加快建設,新引進紙品企業8家。17家煤礦正常生產,其中省屬煤礦12家、地方煤礦5家,生產煤炭213萬噸。
在這些產業之外,耒陽還嘗試過做大做強紅薯粉皮產業。上述受訪副市長說,耒陽盛產優質紅薯和深加工產品。前些年,他曾想找當地幾名有實力的煤老闆投資該產業,「這樣既能幫他們轉型,還能帶動鄉村振興」。
「當時300畝生產基地都規划了,幾個煤老闆也有這個意願,他們把紅薯做成龍頭產業後,就會慢慢帶動全市紅薯產業。但我們沒想到,發生了『11·29耒陽煤礦透水事故』,導致該計劃受到影響。」這位副市長說。
2020年11月,耒陽市源江山煤礦發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480餘萬元。事故發生後,65人被追責,其中涉事煤礦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等16人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現在耒陽也只是有些小作坊式的企業在做紅薯粉皮,沒能打造出國內知名品牌的產業。」上述副市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耒陽市政協委員張樂(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全國百強產煤縣」墜入資源枯竭型城市行列,從曾經的「湖南十強縣」到被周邊縣市逐漸趕超,耒陽的軌跡是資源依賴型城市轉型困境的縮影。
在周斐看來,這次被中央通報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可以讓耒陽通過反思變得務實,不能沒有考慮清楚就蠻幹。他認為,耒陽現在已經達成共識,認識到布局產業應該注重鏈式發展思路,更需要充分考慮地方的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要基於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發展產業。企業來了以後,政府還要做好全周期的服務。
近年來,周斐到廣東中山、河北平鄉、江蘇崑山等地考察學習當地的童車產業,很多事情讓他感觸頗深。他舉例稱,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河北平鄉就發展童車產業,現在已經打造成「中國童車之都」。「這說明,做產業需要漫長的時間積累和培育過程,不可急於求成。」
張清河也說,沒有哪個地方是天生具備發展某個產業的條件的,都需要漫長的培育過程。「拿母嬰企業來說,分為五金、塑膠、布類、包材四大類。發展好這些門類都需要一定時間,此後才可以形成產業鏈。」
周斐表示,在童車產業園的整改方面,耒陽計劃從不同方面分類整改:對已經落戶耒陽的童車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助力其發展;對一些簽過約但未落戶的企業,要前往拜訪,爭取將他們請回耒陽;對一些來耒陽考察過的企業,要繼續聯繫接觸。「如果切實可行,未來該產業園不僅有童車,還會擴展到整個嬰童產業。同時,我們會通過研究相關政策,盤活閑置的廠房和土地。」
耒陽市委一位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整改要做到實事求是,如果通過整改,這個產業園可以繼續,就繼續做下去,如果確實不適合就不做。」
上述副市長表示:「這次整改對耒陽是一次契機,讓我們反思、梳理轉型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找到一條適合耒陽發展的轉型之路。」
10月31日,衡陽市委書記劉越高主持會議時強調,要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排查整治,對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全面整治整改。同日,耒陽市委書記張潤槐主持會議時強調,要樹牢正確政績觀。要嚴防統計造假,築牢「不敢造假」的防線、紮緊「不能造假」的籠子、營造「不想造假」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