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4 11 月

国际关注 北京为何对这些台湾人发出“红色通缉令”?

国际关注 北京为何对这些台湾人发出“红色通缉令”?

沈伯洋國會辦公室提供,台湾民进党籍立法委员沈伯洋遭北京指控涉嫌“从事分裂国家活动”发布通缉后,在德国国会前拍摄影片回应。

中国官方近日先后对台湾民进党籍立委沈伯洋,以及网红“八炯”与“闽南狼”涉“从事分裂国家活动”发布通缉令并悬赏追捕,声称将透过国际刑警组织进行全球追缉,引发国际关注。

沈伯洋是“黑熊学院”创办人,长期推动民防训练并研究中国认知作战;两名网红则因制作《中国统战纪录片》而知名。三人皆被视为在台湾社会具有影响力、积极捍卫台湾主权的代表性人物,中方则认定他们从事“台独工作”或是“台独打手”。

这是北京首次针对台湾现任立委采取“跨境司法”手段,外界忧心中共“长臂管辖”恐影响台湾参与国际事务。沈伯洋在通缉令压力下仍前往德国国会进行交流。台湾总统赖清德则回应,中国对台湾并无管辖权,并呼吁立法院跨党派声援沈伯洋。

多名学者向BBC中文分析,北京对台湾政治人物的制裁行动正持续升级,未来可能扩大名单。此举结合法律战、舆论战与心理战,也在测试国际反应,藉此重申“台湾议题”是中国的核心底线。

“红色通缉令”

中国官媒央视11月9日播出一段七分钟的纪录片,指控台湾民进党立委沈伯洋“从事分裂国家活动”,包括创办“黑熊学院”,宣扬台独理念,三年内训练逾300万名“黑熊勇士”协助防卫台湾,获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藉外部势力推动议程等。

纪录片还批评沈伯洋向台湾青少年传播“仇中”思想,并引述前国民党立委邱毅指称他打击台商。

此前,重庆市公安局在10月28日宣布以“分裂国家罪”立案侦查沈伯洋,表示将依法核实举报线索。影片引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程雷,指当局根据证据侦办情况,发布通缉令后,“可以利用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红通’(红色通报,俗称‘红色通缉令’)等一系列的追捕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对他进行抓捕”。

而紧接在沈伯洋后,中方扩大这波通缉行动。央视11月13日报导,福建泉州市公安局发布悬赏通告,指台湾网红“八炯”及“闽南狼”涉嫌煽动“分裂国家”等罪名,悬赏金额最高达人民币25万元(约新台币100万元,折合3.2万美元)。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福建泉州市公安局发布悬赏通告,指台湾网红“八炯”及“闽南狼”被涉嫌煽动“分裂国家”等罪,公开两人本名及身分证字号等个资。

根据资料,国际刑警共分八种通告,以通告的左上角国际刑警警徽的颜色而命名,“红色通缉令”(Red
Notice)属最高级别。红色通缉令获部分国际刑警的成员国赋予法律权力,可临时拘捕或拘留有关人士,以待提出引渡的要求,但这并非国际逮捕令,成员国会根据自己的法律程序和国际义务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中方行动在台湾引发舆论热议,政府单位也接连发布声明驳斥。台湾总统府表示,中国对台湾没有司法管辖权,并批评中国对沈伯洋进行全球抓捕的说法,是“典型的跨国镇压”,形容此举“粗暴且不可接受”。

沈伯洋回应中国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批评内容“充满谎言与捏造”,并指中国藉此进行“长臂管辖”与政治恐吓,称该举“是对台湾民主的威胁,而非针对个人”。

他表示,影片指控他接受美国资金及台商捐款,与国内部分政治人物的说法如出一辙,但从未提出证据。他批评北京“妄想透过法律战与宣传战干预台湾政治焦点”,并警告中国“不要以此掩饰武力犯台的野心”。

沈伯洋近年多次遭中国制裁,但这次调查由地方公安局发起,并直接援引刑法与国家安全法,显示北京可能在未来采取跨境逮捕行动。他强调,台湾与中国“互不隶属”,中国无权在台湾行使司法管辖,“这是中国对台湾公民的集体恐吓,意在让民众噤声”,并表示自己“绝不退缩”。

在通缉压力下,沈伯洋11月12日依原定行程抵达德国,出席德国联邦议院举行的“独裁国家假资讯对民主与人权的威胁”听证会,他表示入境德国过程一切正常,也未申请特别保护。

  沈伯洋是谁?

现年43岁的沈柏洋是台湾现任立法委员,2023年受民进党提名,于隔年当选,主张防范中国对台湾的法律战、资讯战和认知作战,推动代理人法案、全民防卫改革等。

他是刑法专业的法律学者,曾任台湾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从政前多年投入社会参与,他创办“黑熊学院”、台湾民主实验室,并曾任台湾人权促进会副会长、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委员等。

Getty Images,立委沈伯洋发起“黑熊学院”推广全民防卫教育,与国际互动频繁,使其受到北京锁定。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向BBC中文分析,沈伯洋成为北京关注焦点,与其被指与“境外势力”合作、并透过“黑熊学院”推动组织性行动有关,这在中共眼中不仅是学术和政策倡议,更涉及民防训练,构成“组织性犯罪”并带来直接威胁。

2021年,沈伯洋与台湾战略学者共同发起“黑熊学院”,推广全民防卫教育,让台湾民众具备抗敌意识与战时基本自卫能力,包括避难、急救等技能。该计划获前联电董事长曹兴诚赞助新台币6亿元(1930万美元;1亿3730万人民币),并曾获得美国在台协会对台湾非营利组织的小额资助。

美国德州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向BBC中文指出,台湾不乏主张台湾主体性的政治人物,沈伯洋遭锁定,是因为他具国际知名度,创办黑熊学院,又与美方和国际社会互动频繁,中方认定与境外势力勾结,“对北京而言是很适合作为杀鸡儆猴的标靶。”

王宏仁指出,沈伯洋在台湾有特殊政治地位,其踏入政坛就获民进党高度重用,与党内核心领导人关系密切,其长年研究认知战、资讯战等议题,言论与论述具煽动性,在年轻族群中具有“偶像式影响力”,对社会影响广泛,“是北京最担心的部分”。

这并非中方首次对沈伯洋实施制裁。2024年国台办将沈伯洋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禁止沈伯洋及其家属进入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并限制“黑熊学院”及其关联机构与中国机构往来。

2025年,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接连对沈伯洋父亲在中国经商进行负面报导,指控其父婚姻出轨和与中国企业合作获取暴利,国台办随后公开宣布废除沈父在中国注册的公司。

沈伯洋回应指中共官媒造谣,其父并非中国台商,而是中南美台商,已六年未踏足中国。

  被通缉网红曾举报“陆配”

另外两名被波通缉的台湾知名网红包括“八炯”及“闽南狼”。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背景的微信帐号在福建泉州公安局发布消息,揭露中国处置两人的原因,包含炒作中国统战威胁、举报“陆配”、勾结外部势力等。

当局随后公布“八炯”摄影工作室核心成员名单,并指未将这些人列入悬赏通告,“是希望给予他们知途迷返、改过自新的机会”,中方依法惩“独”仅限于少数人。

“八炯”和“闽南狼”都是知名亲绿网红。31岁的“八炯”经营YouTube频道“摄徒日记”,追踪人数超过百万,他早期多介绍花莲旅游等生活内容,后来转型为“反共”政治评论,以直接、嘲讽及煽动风格吸引粉丝。26岁的“闽南狼”则是饶舌歌手及网红,原本在中国开公司,2024年被中国网民贴上“台独”标签后返台。

两人去年底制作《中国统战纪录片》,指控中国共产党“利诱、收买”台湾特定网红“舔共”,影片上下集有超过500万点閱。他们也成为台湾大罢免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多次现身台中、花莲、桃园等地的绿营造势集会。

Getty Images,之前台湾一名“陆配”刘振亚(亚亚)被台湾政府认定在台散播战争言论因此撤销她的居留权要求她离境。

今年3月国台办推出“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名单就包含当时举报陆配“亚亚”刘振亚的网红“八炯”及“闽南郎”。

“八炯”发布影片回应中方悬赏通告,强调自己的“抗中保台”是“抵抗中国共产党、保护中华民国”,呼吁台湾政府保护被中共威胁的国民。

“闽南狼”则回应,自己只做认为自己对的事,而不是别人希望他做的事。

政治学者翁履中指出,沈伯洋和两名网红分别触及中共当局不同层次的红线,“八炯”和“闽南狼”主因为检举“陆配”伤害中国人民权益。不过两起案件仍有些许不同,沈伯洋由重庆公安立案调查,由于重庆为直辖市,立案直属中央,直接由中央单位蒐证;两名网红的案件则是由泉州公安立案,并且祭出悬赏,表示还有证据待搜查。

“但后续应该都会有法律动作,就算没有真的抓到人,也会起诉并交由法院判决。”

  制裁升级“法律战”

Getty Images,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日前抛出两岸和平统一,台湾会有七个“更好”论述。

自2020年起,北京制定“台独顽固分子”名单,时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外交部长吴钊燮、驻美代表萧美琴及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等人陆续被列入。2023年,蔡英文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晤后,中方再度对萧美琴实施制裁,并强调“终身追责”。

2024年,名单扩及媒体人士,包括政论节目主持人刘宝杰等。目前累计涉及15人及4个组织。中方称,名单中的人士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裂国家罪”,行为包括建立“台独分裂组织”或否认“台湾属于中国”等,最高可判死刑,且可在嫌疑人不到案情况下起诉。

学者分析,沈伯洋案是北京首次针对台湾现任立委采取“跨境司法”手段,显示对政治人物制裁升级。过往列入名单仍属政治表述,但地方公安局公开指控“分裂国家罪”,可能触发实质执法。

近年台湾人遭中国指控“分裂国家”或相关罪名的案例中,最受关注的是2017年李明哲事件。李明哲是台湾非政府组织工作者,当年经澳门入境中国境内被国安人员逮捕,被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五年,2022年刑满返台。

政治学者王宏仁指出,《央视》报导宣称透过国际刑警组织全球通缉,意味台湾政治人物即使不进入中国,在国际旅行时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恐影响台湾参与国际事务。“尤其国会议员外交频繁,出国转机选择有限造成不便外,不只沈伯洋,助理或身边的人若遭逮捕,后果将非常严重。”

台湾外交部日前警告,中方恐藉此施压其他国家,引渡台湾人至中国受审,并已指示驻外馆处加强防范,视情况调整旅游警示。

据统计,中国目前已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南韩、泰国、墨西哥等超过60个国家签订刑事司法互助条约,并与60多国完成引渡条约签署。

Getty Images,台湾非政府组织工作者李明哲,2017年经澳门入境中国境内,被以“颠覆国家政权罪”遭中国国安人员逮捕。

“长臂管辖”

王宏仁分析,两名网红遭通缉,也与两人持续在网路发表言论、拆穿中国认知战有关,这也意味着未来只要被中方认定从事“台独工作”或是“台独打手”,甚至与境外势力有关的机构或人员,都可能成为扩大解释的对象,北京将结合法律战、舆论战与心理战,让恐惧成为对台政策的日常工具。

政治学者翁履中指出,这波通缉行动对内有宣示意味,强调中国政府“不会放任台独言论”,并藉民族主义凝聚支持;对外则意在恐吓台湾社会,制造压力。北京过去以军机绕台施压,但效果逐渐钝化,现在改以“长臂管辖”方式,让台湾民众感受到个人层面的风险,进而影响言论与行为。

“有些人会认为是沈伯洋太过于挑衅的结果,但无论和平派、抗中派哪方阵营,都会感到北京很强悍,会有点害怕,不要得罪中国政府,人民普遍感受是负面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对BBC分析,中国现阶段的做法为认知战手段,目的在于向台湾民众和政治人物释出明确威胁,“北京希望部分台湾人因恐惧而更快退缩,不去反抗来自中国的压力”。

庄嘉颖补充,国际社会对中国跨境制裁的看法分歧。一些对此敏感的国家,可能视之为“跨境镇压”,并加强防范中国影响力;但对中国高度依赖的国家,则可能更倾向接受北京的要求,这种压力可能影响台湾政治人物的国际行程,“部分国家或许不愿让沈伯洋入境,以免与中国关系受损”。

中国国台办12日表示,相关惩治措施并非针对所有台湾民众的集体胁迫,“只针对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

Getty Images,川普习近平日前会晤结束,川普会后表示没有提到台湾议题。

“川习会”后测试国际反应?

值得留意的是,中共在这个时间点宣布“惩独”,除了制造寒蝉效应,同时也在提醒美国与国际社会“台湾议题”是中国底线。

王宏仁指出,中方选择此时采取行动,与近期两岸及中美互动有关。总统赖清德在双十国庆演说后,两岸沟通并未改善,而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也缺乏进展。据他了解,近期“川习会”中,台湾议题并未获得美方配合,显示北京在国际层面难以推动统一进程,因而转向对台湾施压。

他指出,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才在台湾光复80周年庆祝大会上抛出两岸和平统一,台湾会有七个“更好”论述,随即惩治台独公告,目的就是在向台湾人民传达“选择正确”的好处;随着明年中国两会临近,北京可能推出更完整的对台策略,有迹象显示王沪宁已召集涉台单位研议,准备制定一套系统性的“攻略计划”。

翁履中指出,北京此举也在测试国际反应,“如果美国等大国没有明确反制,中方会认为底线宽松,未来可能采取更多行动”。

目前国际社会尚未有公开声援台湾立委沈伯洋,或反对中方行动的声音。

沈伯洋12日出席德国联邦议院的“独裁国家假资讯对民主与人权的威胁”听证会时公开提到,最近中国政府宣布将他列入通缉名单。

Getty Images,台湾副总统萧美琴日前参与IPAC年度峰会,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说,象征台湾外交进展。

台湾政府如何应对

针对中方的通缉行动,台湾行政院表示,无法容忍中国“跨国镇压”的行径,将与民主国家合作抵制并防堵此类不法行为。陆委会提醒,若民众配合中共悬赏通告提供线索,可能触犯相关法律。

台湾总统赖清德日前呼吁,立法院长韩国瑜应站出来维护国会尊严,并率领跨党派委员声援沈伯洋。

韩国瑜则回应,若赖总统真要帮沈伯洋,应考虑废除民进党台独党纲、重建朝野互动,并撤回将中国列为“境外敌对势力”的政策。国民党团则建议,立法院可成立两岸事务因应对策小组,并与对岸实质交涉以解决问题。

学者翁履中观察,台湾两大政党及民意在此议题上高度分歧,难以形成一致回应。国民党认为两岸紧张源于民进党强化抗中、采取强硬对抗,主张必须从整体架构降温,并由政府最高层级释出橄榄枝,才能缓和局势,虽支持保护个别立委,但认为关键在于结构性紧张。反之,民进党则认为,两岸紧张并非台湾挑衅,而是中方采取更强硬手段,双方认知差异显著。

翁履中指出,中方目前的行动仍属“威胁”层面,主要目的在向国际社会宣示,并测试台湾及其盟友的反应。

他建议,台湾应强化“务实外交”,与各国签署司法互助协议,并研议预防性措施,例如经济制裁、冻结中国国安部海外资产、限制中国官员出境等,以提高北京的顾忌。若中国透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通缉,台湾必须与盟友协调拦截机制,确保国人安全。

“今天发生在沈伯洋或网红身上,明天可能扩及更多人,政府必须提出实质方案,而非仅止于抗议。”

Getty Images,面对北京持续的外交压力,台湾日前曾向南非实施晶片出口管制。

学者庄嘉颖表示,中国可能扩张跨境镇压手段,台湾敏感人物需强化风险管理,政府则应与理念相近国家建立稳固合作机制,部分国家难以承受来自中国的压力,台湾必须思考如何在新的国际游戏规则下生存,并确保谈判筹码。

庄嘉颖指出,除了合作,台湾也需考虑施压手段,甚至包括经济制裁或晶片出口限制,“国际环境的强硬一面愈加凸显,仅靠合作与交易恐不足,台湾必须像其他国家一样,具备反制与施压的能力”。

他也强调,台湾社会必须思考自身要维护的价值与生活方式,并建立更大共识,如何保护民主制度与法律保障,若恐惧扩散,可能导致互信降低、社会撕裂。

彭博社日前报导,台湾政府正考虑是否在更广泛的外交策略中,将晶片出口管制作为回应手段,并研究是否针对其他“不友善国家”采取类似措施。

对此,台湾外交部长林佳龙表示,相关选项确实列入评估,但不代表一定会执行,“若对方损害我国利益,我们就必须有所回应”。至于是否专指先前被列入制裁的南非,或涉及其他国家,林佳龙未明确说明,仅强调台湾“不希望把半导体武器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