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46歲的許知夏在夜店遇見年輕俊朗的韓星時,她不會想到,這場始於心動的「姐弟戀」,會讓她掏空積蓄、負債纍纍,甚至險些走上絕路。
更令人震驚的是,像她這樣的受害者還有另一位——47歲的富婆陸小檸,同樣被騙走800餘萬。而韓星周旋於兩人之間時,用的竟是「借富婆A的錢,還富婆B的債」
的套路。

圖片來自央視
完美戀人陷阱:情緒價值是誘餌,憐憫心是魚鉤
許知夏與韓星相識於上海一家夜店。這位90後男模出身的銷售主管,深諳提供「情緒價值」之道——噓寒問暖、體貼入微,迅速填補了許知夏的情感空缺。
但完美人設背後,藏著精心設計的套路:
– 「節儉」人設激發母性:韓星常穿著樸素,自稱「捨不得吃穿」,讓許知夏主動承擔戀愛花銷,甚至心疼地給他買衣服、照顧生活。
– 「守信」假象建立信任:他首次以「母親腦梗手術」為由借款八九萬後,如期歸還,讓許知夏認為他「可靠」。
–
危機連環套層層加碼:隨後,他拋出「銀行卡凍結需資金解封」「涉嫌犯罪需取保候審」等緊急事由,讓許知夏在「心理綁架」下不斷轉賬。
心理學上,這種逐步升級的索取被稱為
「登門檻效應」——一旦受害者接受了小要求,就更容易順從更大的要求。許知夏在短短數月內轉賬900萬,不僅耗盡積蓄,還背上了向朋友借的債務,最終好友反目、萌生自殺念頭。

圖片來自央視
雙線操作真相:用偽造截圖維持的「三角債」
更令人瞠目的是,韓星在與許知夏交往期間,同時攀上了47歲、長居新加坡的富婆陸小檸。
陸小檸家境優渥,在上海有房產,家中配有管家。韓星看準她的財力,頻繁約會,卻拒絕她「包養」的提議,以維持「獨立人設」。
他的詐騙手段更加精準:
– 借多還少製造信任:向陸小檸借款後部分歸還,營造「有借有還」的假象。
– 偽造還款截圖:用修圖軟體偽造75萬元的轉賬記錄,讓陸小檸深信不疑。
– 「沖業績」套現:誘使陸小檸在夜店預付消費,錢款直接進入自己口袋。
極具諷刺的是,韓星還給許知夏的「還款」,部分竟來自陸小檸的借款——用新債還舊債,形成一個不斷膨脹的泡沫。
當陸小檸要求還款300萬應急時,韓星已無力填補窟窿。泡沫破裂,陸小檸報警,這場涉及總計1700萬元的騙局才被揭開。

圖片來自央視
騙局背後:千萬賭債與扭曲的價值觀
韓星作為夜店銷售主管,月入高達三四十萬,為何還需巨額借款?
答案兩個字:賭博。
從大學期間接觸網路賭博開始,他沉溺其中,欠下千萬賭債。家人曾幫他還債,但家庭關係因此緊張。18歲輟學後,他在夜店賺到「快錢」,最高月入50萬,卻仍填不滿賭博的無底洞。

圖片來自央視
法律解析:為何構成詐騙罪而非借貸糾紛?
根據《刑法》第266條,詐騙罪的核心構成要件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
韓星的行為完全符合:
– 虛構事實:編造母親生病、銀行卡凍結、涉嫌犯罪等事實。
– 隱瞞真相:隱瞞賭博真實用途,偽造還款截圖。
– 非法佔有:將錢款用於償還賭債,並無歸還真實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許知夏出具了諒解書,稱「他付出過真心」,但這僅作為酌定量刑情節,無法改變詐騙罪的定性。最終,韓星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罰金20萬元。
結語
這場始於夜店「心動」的騙局,終於法庭「刑動」的判決,留給我們的不僅是1700萬的數字,更是對情感與金錢關係的深度思考。在感情中,心可以柔軟,但錢包一定要硬氣——這才是現代人必備的「情感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