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5 11 月

一位经济学家的财富自由秘籍:不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一位经济学家的财富自由秘籍:不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朱宁

“很多散户之所以会面对30%、50%乃至70%的亏损,是因为在亏损20%的时候不愿意及时止损。”

在知名经济学家朱宁看来,过度自信、追涨杀跌、盲听消息、未多元化投资、不愿止损,基本解释了大部分散户投资者收益不佳的原因。

朱宁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他曾任雷曼兄弟和野村证券高管,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深耕行为金融、资本市场及中国金融改革。

早在2016年出版的《刚性泡沫》中,朱宁就曾警示,中国经济存在刚性兑付和隐形担保,亟需化解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不可持续。他因而被称为“泡沫先生”。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一场投资策略会期间,朱宁分享了他对当前市场的投资观点及投资者行为研究。

朱宁提到,华尔街十分青睐招聘物理学背景出身的毕业生,因为物理专业需要的建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特质与量化投资的需求高度契合。现实中的投资却难得多,因为物理学充满了各种假设的理想条件,而人性是复杂和不可捉摸的。

这正是朱宁的重点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为金融投资提供支持。

一夜暴富从来是极少数人的幸运,交流中朱宁反复强调,投资者要多元化投资,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冒险,“投资最大的风险恰恰是不冒任何风险。”

我们为何总和财富自由擦身而过?普通人该如何守卫财富?朱宁给出了他的答案。

(以下为主要交流内容,有删节)

低利率时代如何投资?

Q:
您参与了《资管新规》的文件撰写。《资管新规》的核心在于打破刚兑,风险和收益水平相匹配。市场预期,当收益水平下降后,居民财富自然会流入资本市场。但过去两三年间,出现了利率哪怕一降再降,居民存款还是持续增加。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朱宁:过去几年出现了超额储蓄现象,大家期待的存款搬家有一定苗头,但并未大规模发生。

房地产和股票可能是过去居民家庭最重要的资产配置领域。但对居民家庭来讲,从金融学看,是在风险资产和安全资产之间的配置。

这一现象反映了居民家庭在经历疫情、房地产市场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变化后,对风险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配置在风险资产的额度在下降。

Q: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下降。低利率时代,您对于居民家庭理财有什么建议?

朱宁:2008年后,全球进入了相对持续的低利率时代,不只家庭理财,乃至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三点建议可以分享:

第一点,要坚持长期和多元化的投资。我们必须看到,复利的力量超过很多投资者想象。

巴菲特95%的财富是65岁之后创造的。巴菲特从15岁开始炒股,可能65岁之后的投资收益未必比之前的收益更高,但他的财富规模大了很多。我们在讨论投资收益时,必须考虑本金的规模有多大。因此希望大家投资要从年轻抓起,从走向社会开始有收入就做好长期投资规划。

很多人说,我不知道这时候能不能炒股、能不能买黄金。但金融资产的好处是,你不一定非要选择0或1,也可以选择0.5或0.8,可以是渐进的过程,把一部分财富用于投资。

我常讲,一定不要All In(全仓买入),也一定不要All
Out(指置身事外)。择时很难,但多元化的投资一直持有下去,意味着对未来的美好事物都有一定的配置,同时也规避了任一资产极端大跌可能导致的灭顶之灾。

第二点,在低利率环境中,投资者必须将投资组合偏向高风险类资产。对年轻朋友可能就是股票,权益类投资中又要偏向成长类股票。

从长期的全球经验来看,权益类资产跑赢通胀、跑赢房地产是大概率情况。投资中最大的风险恰恰是不冒任何风险。

第三点,一定要对风险有敬畏之心。我们进入了一个地缘政治风险、技术变革和气候变化叠加的高度变化的时代。所以必须给自己留一些安全边际。从长期投资来讲,不要太激进,不要加杠杆,不要把杠杆加得太满,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时代。

Q:当前经济处于换挡提质阶段。你怎么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目标?

朱宁:我对中国经济的韧性非常有信心。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美国和印度之和。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中国经济体量仍然在逐渐增加。

如果我们能维持在5%左右的经济增速,对于这么大规模的经济体来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能保持这一速度,到2035年我们就能完成向高收入国家的飞跃。

中国绝不会是另一个日本。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看到了日本的经验和教训,相应地较早采取了一些预案。中国这样的超级经济体,在国内市场孕育了很多机会,带来更多的腾挪空间。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错失了信息化转型和互联网转型,反观中国,不但在新能源领域站在全球前列,在芯片、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方面也在快速追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任何一个经济体,只要还有新兴产业在发展,就一定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Q:当前各地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于促进消费,你有什么建议?

朱宁:宏观经济改善后,大家自然愿意进行消费。近期股市好转肯定也很有帮助。我们的研究发现,资产价格改善后,在边际上对消费有特别直接的帮助。因为很多时候大家觉得,股市里、楼市里赚的钱是白来的,这种钱花起来特别开心,心理学上叫作“赌场效应”。

二是提高可支配收入。如何能减税让利,让老百姓有更多落到口袋里的钱。近期的一些尝试如消费贷财政贴息、房贷利息减免,减轻了居民的支出压力,也有助于消费。

此外,我们应该在社会公共福利领域加大投入,让大家不用担心养老、看病、子女教育等,这可以夯实社会安全网和社会保障体系。

超额储蓄表明,居民家庭是有钱的,但这些更多是预防性储蓄。如果社会保障体系能给人们提供信心和保障,大家就愿意把这些钱拿来消费。

三是找到合适的消费方向。随着收入增加和社会的整体富足,年轻一代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当前年轻人更在乎情绪消费,比如Labubu这种盲盒,更在乎体验性消费、个性化消费。这里面还有大量机会未得到很好的满足,我觉得还需要一段时间,商家们能更好地理解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改变。

任何时候,都应该配置一点黄金

Q:我们好奇,一位经济学家的资产配置会是怎样的?

朱宁:我个人的资产配置仅供参考。首先,我的金融资产远远超过房地产,这和我一贯宣扬的理念比较一致。第二,我主要是通过ETF(指数型基金)和被动型资产进行配置。第三,我的全球资产配置非常多元化。

过去两年间,我处在相对降低风险偏好的过程。我在逐渐降低在美股中的敞口,逐步增加美元大额存单的配置。此外,我也在美国增加了房地产的配置,因为低利率环境会持续较长时间,随着社会灵活就业,大家对住宅的舒适度有更强的需求。最后,我在过去一年多里,一直比较看好黄金和A股。

看好A股,因为距离A股2015年的波动已经有十年左右,通常讲熊市平均时间在7~9年。此外,周围很多朋友都对A股兴味索然,如果把散户看作反向指标的话,这可能是一个入市信号。维持股市的健康上涨,有助于经济企稳回升,政策层面对长牛、慢牛有期许。

我个人看好黄金已经很长时间,也配置了不少。

一个重要原因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的法币体系在十几年里印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天量的钱,任何有限资产在这一环境下一定会升值,无论是黄金、加密货币、艺术品,在过去一段时间都走出了大牛市。黄金在对冲通胀之外,还可以对冲一切可能的风险,包括可能发生的全球秩序变革风险。

还有中国和印度两个超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国和印度的传统都对黄金青睐有加,对黄金的需求也在增加。综合来看,我对黄金比较看好。

Q:你有做出什么失误的投资决策吗?尽管你是这方面的专家。

朱宁:我也犯过很多错误。但我常讲,年轻最宝贵的资产就是可以去犯错,也应该去犯错,从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我个人觉得,过去五年最大的错误,就是在2020年初美股V型见底时抄底太过犹豫。我当时加了不少仓,但事后看远远没加够。回看过去三五年间纳斯达克的巨大涨幅,我觉得我当时的风险偏好太低了。

所以我也常和年轻的朋友们分享,希望大家在年轻时一定要冒风险。

我们常说,股市里只需要克服两件事:贪婪和恐惧。但这恰恰是人生最难克服的问题。投资固然是为了扩大我们的财富,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理解这个世界。

Q:你看好黄金。但近期市场分歧也在加大,觉得短期涨太快了。很多投资者在纠结,该观望等待还是追高?

朱宁:对投资来讲,最重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必须清楚投资目标,可以持有这个资产多长时间。

二是,能不能或者愿不愿意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回到黄金,包括最近被问很多的股市,我会讲,黄金当然应该买,A股也应该买,但最好的时间可能是去年。

我们当然不能穿越回去。其实是想说,在任何一个时点,你的投资组合里都应该有黄金、A股、纳斯达克、有一定和房地产相关的资产。

你的投资组合应该是多元的,随着市场变化和对市场的研判,动态调整某一资产所占的权重。一般来讲,某一资产涨得越多,越应该降低一点配置。但如果长期特别看好它,也可以增加配置。

二是不要简单地追涨杀跌,这也是我给散户朋友最多的建议。不要简单地用过去两年的市场表现去预测今后两年,这是散户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人性使然。

长期来讲,我仍然看好黄金,但是一定不要把过去两年的涨幅作为购买黄金的最重要的原因。

是否要投资黄金,可以问自己:我准备持有这个资产多长时间?如果金价出现20%~30%的下跌,我能不能承受?这是私人银行家经常问客户的问题,每个投资者也应该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我们为何总与财富自由擦身而过

Q:很多投资者会感慨,这些年,有太多财富自由的机会曾经摆在我们面前,无论是黄金、比特币,还是一些个股如寒武纪、泡泡玛特等,为什么我们却都没能抓住?

朱宁:巴菲特曾说,每天都会有人通过炒可可豆期货赚钱,但是我不懂可可豆期货,我也不会通过可可豆期货去赚钱。意思就是,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得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道。

为什么会和这些机会擦肩而过?一是,你的资产配置不够多元化。你的资产组合里没有配置黄金、A股、加密货币,事后看到它们上涨了,你才意识到我没有配置这些资产。

二是,未来一定会超越我们的想象。未来一定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

在2000年左右,没有人会预料到比特币诞生,没有人会预料到阿里、腾讯会成为这么伟大的企业,也不会有人预料到中国经济会成长到如此庞大的体量。

很多未来不是线性演进的,而是指数型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世界的复杂和伟大,和我们认知的有限。我们之所以会错过很多机会,恰恰是因为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所限制。

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重要,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大量的投资者很难逃避羊群效应和追涨杀跌。很多人投资不是去思考未来会怎样,而是听到了别人讲什么。过去几年一些朋友都通过自己的“能力”,把过去十几年通过运气赚的钱赔了回去。所以到投资里,特别是拉长时间来看,最后都是个人认知水平的反映。

Q:大部分投资者都会认为,自己炒股能力很强。这也是人性使然。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可以克服这些弱点吗?

朱宁:能意识到会犯错误的倾向很好,但这种意识并不能消除错误的行为,因为人性是根深蒂固的。

过度自信、追涨杀跌、盲听消息、未能多元化投资、不愿止损,基本解释了散户投资者收益不佳的大部分原因。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都不愿意止损,尤其是散户。很多散户之所以会面对30%、50%乃至70%的亏损,是因为在亏损20%的时候不愿意及时止损。这也和人性的损失规避心理紧密相关。

希望大家能有意识地调整投资行为,尽可能规避这些错误行为的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