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發放的二胎補貼要追回?那之前交的罰款誰能退一下? – TNT時報
星期六, 15 11 月

已發放的二胎補貼要追回?那之前交的罰款誰能退一下?

已發放的二胎補貼要追回?那之前交的罰款誰能退一下?

全國範圍的育兒補貼9月初開放申領,不知道有無讀者朋友已經領到的了。

不過,最近一名安徽六安網友爆料,稱她的二胎補貼在生二胎後被追回了。

該消息源於一名網友發文:

「安徽省二胎補貼剛輪到我的時候,衛健委打電話說省內所有二胎補貼全部追回,已發放的從育兒津貼里扣除,沒發放的直接截回。」

11月6日,安徽衛健委工作人員回應,稱是有追回補貼,但是是因為新舊政策調整,安徽的補貼要根據國家新出台的規定走。

由於舊政策中二胎補貼的金額是2000元,新政策擬定二胎補貼金額為3600元,為避免差額引起發放混亂,因此暫停發放二胎補貼。

並進一步解釋:相關材料已提交至國家,待批複後將發至各市縣施行,預計在2025年底之前完成相關流程。

我想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之前2000,現在3600,直接補發1600不行么,為什麼要追回?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小細節。

這之前2000元的育兒補貼是地方出台的生育政策,錢是地方出。

而3600元的生育補貼,則是中央補90%,地方承擔10%,大頭主要是中央出的。

其次,在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發布之後,地方上一些生育補貼政策也就不再單獨實施了,因為實施方案中就要求了「縣級以下政府不得自行出台育兒補貼政策或標準」。

但是,就算是新舊政策有調整,難道就要收回之前已經發放的民生資金?

又是歷史文件不具有現實意義,擱這適才相戲耳呢?

那要是這樣算賬的話,現在鼓勵生二胎了,那之前生二胎交的罰款,是不是也要退一下呢?

不太可能。

雖然生育率逐年下降,但我們依舊保持著超強的戰略定力。

冷知識,當前的生育政策開放的是 「二孩」「三孩」 而非 「二胎」;

如果第一台生的是三胞胎家庭,再繼續生二胎生育第四孩屬違規;

計劃生育依然存在,只是現在的社會環境鼓勵人們生育,對違反的人不處罰了。

在法律層面上,也並非自由生育,而是「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生育三個以上的孩子需要「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另外,所有的生育鼓勵和補貼政策,也是到三孩為止。

你想生更多,抱歉就獲得不了任何補貼了,這其實也是一種計劃生育。

所以也難怪許多人喜歡發表這樣的評論:沒準要的就是低生育呢?因為看起來國家根本不著急。

而在國家育兒補貼出台之前,各地都推出過不同程度的「育兒補貼」,但往往是擠牙膏式補貼。

有些地方少發晚發不足額發都算正常現象了,更離譜的就是某些城市跟著別人發文,但真到要申請補貼的時候,

卻來了一句還在制定相關細則以及沒有預算,就挺尷尬的。

還有很多地區所謂的「生育補貼」政策,補貼內容大都與購房補貼掛鉤,就主打一個房子和孩子我全都要。

這些勉勉強強還能接受一點,但是這種已經發下去的補貼,再追回的還真是….少見。

還是姜昆老師說得好:你要是沒話說,還不如宣傳宣傳計劃生育呢……

鄰居日韓的現狀早就告訴我們,把生育率搞崩盤易如反掌,想再拉回來,那是痴人說夢。

我們最好的機會窗口,在十五年前,其次是十年前,哪怕是五年前開始真金白銀地補貼,或許還能聽到點響聲。

其次,發達國家生育支持體系最大的經驗教訓,恰恰是:別抱太大希望,而且越晚行動,花錢越多,效果越差。

我們現在的情況,連可以摸的石頭都快摸不著了,因為發達國家都沒在生育率低到這個地步才開始救市的先例。

日本作家三浦展曾在《第四消費時代》指出:「當社會把育兒成本全部轉嫁給家庭,文明將因自私基因的反噬而枯萎。」

這段話聽起來有些學術,但它描述的現實,每個年輕人都能感同身受。

如果一個社會的運行機制,讓年輕人感覺自己活著就像一台停不下來的機器,每天在房貸、KPI和不確定的未來之間疲於奔命,那麼生育,這個曾經的本能,就會變成一種奢侈的、需要反覆權衡的風險投資。

又要馬兒跑,卻不給馬兒吃草,甚至還要馬兒自己把前路的石頭都清理乾淨,那我們或許真的不必驚訝,有一天我們的生育率數據會比韓國的更加慘淡。

遲遲不願投資年輕人,反倒是推著年輕人去接各種盤。

不能每個時代的經濟問題都讓同一批人來處理吧。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