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观察:高市早苗“台湾有事”争议事件中的粗言秽语

在高市早苗“台湾有事”争议事件中,中国官媒针对这位日本首相直接破口大骂。时事评论作家长平指出,中国官方并非不知道或者不介意粗鄙言论,而语言暴力是政治暴力的一部分
(德国之声中文网)现在很多中国家庭都知道这样教育孩子:用别人名字的谐音取诨号,尤其是用来贬损对方,是非常错误的行为。用网民常用语说,是“很Low”的没有教养的做法。
粗言秽语也应该避用。就算非常生气,也要进行深呼吸,然后好好讲道理。
但是,中国官员和官媒认为,用诨号来辱骂外国领导人,是一种聪明智慧,粗鄙的髒话则代表国家的力量。
在高市早苗“台湾有事”争议事件中,中国央视旗下社交媒体账号“玉渊谭天”发文称,高市变成了“搞事”,还奉劝“搞事”早苗不要“满嘴喷粪”,并质问“莫非她的脑袋被驴踢了”。
上周五,新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表示,中国若对台湾采取攻击行动,可被视为“威胁日本生存的局势”,暗示若台海爆发冲突东京可能采取军事行动。
对此,中国驻大坂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媒体发表令人震惊的贴文:“对于那条擅闯进来的肮髒头颅,就应该毫不犹豫斩掉。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即便从教育孩子的立场,如此粗鄙残暴的外交官被驱逐,中国父母也应该举手双赞成。“满嘴喷粪”的“玉渊谭天”,则应该遭到广泛抵制。
遗憾的是,这样的官员和媒体正在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榜样,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在网络上竞相喊著更加粗鄙的口号,要求对日本“旧账新账一起算”,立即开启战争。
在民族大义面前,髒话更有力量?
中国官方并非不知道或者不介意粗鄙言论。国家网信办多次发起行动,整顿网络“低俗语言”。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一份《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中,谐音诨号就受到重点批评,其举例包括“叫兽(教授)”、“尼玛(你妈)”、“碧池(bitch)”等等。
在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政府和企业主动向中方捐赠防疫物资,其包装箱上写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优雅的词句,让很多中国网民发现“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为主的中国抗疫口号显得空洞苍白。中国官方媒体也表示赞赏。
为配合网信办行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别让粗俗网语玷污中文之美》,借专家之口说,除了坚决打击之外,还要对年轻人和中产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进行文明教育,在他们中间多传播文明用语的知识和礼仪规范。
好吧。国家网信办,要不要奖赏一下薛剑总领事和“玉渊谭天”的表率作用?或者说,在民族大义面前,髒话更有力量?
语言暴力是政治暴力的一部分
那份舆情监督报告说,网络低俗语言产生主要有四大途径:一是生活中的髒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这实在是太“装外宾”了。玷污中文之美的粗鄙语言,就来自中共的政治斗争哲学。作家杨绦在小说《洗澡》中,讲述了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如何在“脱裤子”、“割尾巴”等粗鄙的政治语言中挣扎和堕落。
语言暴力是政治暴力的一部分。“批倒批臭”,“踏上一只脚”,“不须放屁”,“宁可血流成河,不许多生一个”,“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岛”……中国人习以为常,而且认为越粗鄙越正义,越残暴越有力量。
我自己也曾遭遇官方“正统”语言暴力。2008年4月11日,《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攻击我的文章,叫《造谣自由的南都长平》。针对我写文章的广泛影响,该文称我为“南方报系的‘当红炸子鸡’”。有人统计这篇千字短文的用语,其政治暴力语言包括:批判、骇人听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捏造事实、肆意歪曲、信口雌黄、抹黑、歇斯底裡、践踏、丧失、失去廉耻、标榜、推销、阴暗目的、不遗余力、堂而皇之、唾弃……
这篇文章以
“文峰”为笔名发表。人们猜想这个“文革笔杆子”到底是谁。几年后,时任北京日报集团社长梅文华站出来骄傲地说:“文峰”就是我!
十多年过去了,梅文华/文峰先生,您的祖国更加为您感到骄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