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7 11 月

"我的第二個記憶,是計劃生育小分隊在拆我家的房子"

世界給我的第二個記憶,是計劃生育小分隊在拆我家的房子。而我的奶奶和媽媽,正在鍋屋裡給他們蒸饅頭吃。

1991年的蘇北農村,計劃生育抓得緊。土牆上刷滿了標語: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好;該流不流,扒屋牽牛……

我是家裡第三個孩子,上頭已有哥哥姐姐。在村人眼中,一男一女,已經湊成了「好」字,多圓滿。

可媽媽後來告訴我,姐姐出生幾天後,爺爺對著三姨奶奶感嘆:「你家好哦,添了個孫子,我家只添了個孫女。」這話,媽媽在旁邊聽得真真切切。

後來,媽媽又意外懷上了。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天天上門,催她去引產。「跟催命似的!」媽媽說。

那天爸爸不在家,他們來了三五個人,一個人坐在門檻上堵門,其他人圍住媽媽,不讓她做家務。最後媽媽被連拉帶拽推上拖拉機,到鳳谷衛生院做了引產。

回到家,爸爸氣得打了媽媽兩巴掌,責怪道:「你膽子太大了!怎麼捨得的?」

後來,媽媽告訴我:「那是個男孩。」

為此,她寫過一篇文章,叫《那些未出世的生命們》。

意外懷了我之後,他們又上門「催命」。媽想起上一個引掉的孩子,心下不忍,沒睬他們。他們天天來,媽受不了,就躲到她奶奶家,直到我出生。

可是多一個姐姐,又多一個我,嚴重超標了,罰款接踵而至。爺爺是村裡有名的老木匠,爸爸繼承了他的手藝,家裡有些積蓄。可一年來三五趟的工作人員,「像喂不飽的狼」。三五年後,家漸漸空了。

我五歲那年的秋冬,他們又來了。這次人真多啊——有的上房揭瓦,有的在牆下碼磚,有的坐在院子里指揮。

當時,爺爺、爸爸、哥哥都不在家。

奶奶和媽媽真忙呀,在鍋屋蒸饅頭招待他們。媽媽默默地燒火,奶奶用簸箕端著剛出鍋的饅頭,一趟趟往他們跟前送。

我和姐姐真快樂呀,啃著熱騰騰的饅頭,在院子里蹦躂。對我們來說,饅頭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現在還沒過年就能吃到,多好。

幾天後,我家三間青瓦青牆的主屋被一拆到底。磚頭、瓦片、木樑,全被拖拉機拉走了。

記憶里,奶奶曾坐在中間堂屋的椅子上跟我說過話;記憶里,我曾在西邊爺爺奶奶的屋子裡翻找過好吃的。媽媽說:「西邊屋子的牆根底下,埋過一罈子銅錢,你奶奶留下的。」後來爸爸挖過,沒找到。

還是那年,快過年了,爸爸在外打工未歸,他們又來了。

四五個壯漢把豬圈裡的大肥豬拖了出來,豬賴在地上嚎叫,不肯走,他們就拽著豬耳朵往前拖,後面的人就用細枝條抽豬的屁股。

兩個男子抬走了媽媽的縫紉機,那是爸媽戀愛時,爸爸買給媽媽的,讓媽媽學手藝謀生。

媽媽站在門口望著這一切。

我站在她身後望著她。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