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高管離職,馬斯克轉向AI業務。

8月23日,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市,一台Optimus機器人站在一輛Cybertruck前。圖片來源: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股東投票支持埃隆·馬斯克價值1萬億美元的薪酬方案僅過去數日,特斯拉便又傳出高管離任消息。今年以來,特斯拉已先後失去銷售、電池、機器人及晶元領域的核心高管。
特斯拉股東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CEO埃隆·馬斯克史無前例的薪酬方案——若能達成一系列財務和戰略目標,未來十年他將獲得價值1萬億美元的股票。但負責公司核心車型(暢銷的Model
Y、Model 3以及頗具爭議的Cybertruck)項目的工程師們,卻不願留下來見證後續發展。
伊曼紐爾·拉馬基亞(Emmanuel Lamacchia)是供職八年的資深員工,擔任Model
Y項目負責人。他於上周日晚間在領英(LinkedIn)發文宣布,將離開這家總部位於奧斯汀的公司。
在他發帖數小時前,另一位同樣任職八年、曾負責Model 3和Cybertruck項目的資深員工西丹特·阿瓦斯蒂(Siddhant
Awasthi)也發布了類似的離職聲明。兩人均未說明離職原因,僅提及將開啟職業生涯新篇章,但未透露具體細節。
01
馬斯克正試圖重塑特斯拉業務格局,將重心轉向目前尚未產生營收的人工智慧業務——即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和人形機器人,而非繼續拓展已實現盈利的電動車、電池及充電服務業務。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多位資深工程人員接連出走,上文提及的兩位只是最新的例子。
今年早些時候,馬斯克解僱了北美和歐洲地區製造及銷售業務主管。8月,特斯拉電池團隊負責人、前「Dojo」超級計算機項目主管,以及北美銷售與服務副總裁相繼離職。就連馬斯克此前大肆宣傳的Optimus機器人項目——這位億萬富豪上周稱其可能成為特斯拉最大的新業務——其負責人也已於6月離職。

一位不願具名的前特斯拉高管表示,除銷量慘淡、飽受詬病、堪稱汽車行業最大敗筆之一的Cybertruck外,馬斯克對非電動車業務的側重,也導致特斯拉對汽車工程師的吸引力持續下降。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汽車行業從業者或工科院校學生,加入特斯拉後卻看不到公司接下來有新車型的規劃,而是只專註於成本削減,那這毫無吸引力可言。他們這麼做根本無法吸引汽車行業的頂尖人才。」這位前高管說。
最近這兩起高管離職並未影響股東信心。上周一,特斯拉股價在納斯達克上漲3.7%,收於445.23美元。
02
儘管第三季度交付量激增——原因是美國消費者趕在9月30日聯邦稅收抵免政策逐步取消前購車,但特斯拉今年以來的電動車銷量仍下降約6%。雖然公司已推出全球暢銷車型Model
Y和Model 3的低價版本,但缺乏新產品以及歐美電動車市場增速放緩的現狀表明,未來幾個季度,特斯拉的汽車銷量可能會繼續下滑。
上周,馬斯克表示特斯拉雙門版Cybercab預計將於2026年第二季度推出。這款車取消了方向盤和標準操控裝置,完全以自動駕駛模式運行。這無疑是一場豪賭,畢竟特斯拉至今仍未能證明,其自動駕駛技術可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並駕齊驅。
羅斯·格伯(Ross
Gerber)是特斯拉的投資者,同時也是馬斯克戰略轉向的批評者。他認為特斯拉不如直接將Cybercab作為所謂的「Model
2」推出。「作為一款售價約3萬美元的普通電動車推出就挺好,」他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表示。
「汽車行業的規律是,消費者想要新車型、新功能,希望車輛設計既與原版差別不大,又能有所創新,」格伯說。他是投資公司Gerber
Kawasaki的CEO,該公司管理著約40億美元資產,其中包括8000萬美元的特斯拉股票。「特斯拉的做法完全不像一家汽車公司,他們只是對Model
Y進行改款,然後宣稱『我們升級了車型,讓Model Y和Model 3變得更好了』。但這並不是真正的新車型,這就是問題所在。」

奧斯汀市民舉行抗議活動,反對特斯拉擬為CEO埃隆·馬斯克提供1萬億美元薪酬方案。圖片來源:The Austin
American-Statesman via Getty Images
03
馬斯克曾宣稱Cybertruck年銷量將達數十萬輛,但在上市後第二個完整年度,銷量就已開始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其銷量僅為16,097輛,同比下降38%。除了外觀設計評價兩極化之外,這款車還經歷了多次召回,最近一次於上月宣布。
據馬斯克透露,特斯拉終於將在2026年開始銷售電動半掛卡車。但考慮到8級半掛卡車市場規模遠小於乘用車市場,這款車型可能僅可能使公司銷量增長數萬輛。
特斯拉稱,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中國和德國的工廠,年產能合計至少達200萬輛。而今年特斯拉年銷量預計在150萬至160萬輛之間,因此這一產能遠超當前需求。上周的股東大會上,至少75%的投資者投票支持馬斯克的薪酬方案,若達成一系列財務和戰略目標,他將在十年內獲得價值1萬億美元的股票。這位億萬富豪在會上暗示,特斯拉可能會通過生產機器人來消化部分過剩產能。

馬斯克表示,公司正在弗里蒙特工廠建設「年產100萬台Optimus機器人的生產線」。未來,特斯拉還將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工廠(目前負責生產Cybertruck和Model
Y)新增一條「年產1000萬台機器人的生產線」。不過,與馬斯克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和Cybercab計劃類似,特斯拉能否量產並售出數百萬台Optimus機器人,關鍵要看它能否讓相關技術兼具實用性和經濟性——而目前這兩點均未實現。
04
拉馬基亞和阿瓦斯蒂的出走,也凸顯了一個長期存在、特斯拉董事會卻似乎無意解決的問題:缺乏一支強大的高管團隊,以及未能為後馬斯克時代設立一個明確的繼任計劃。
除了首席財務官,特斯拉高管團隊目前並未設立總裁、首席運營官或執行副總裁之職,也沒有任何職位高於高級副總裁的管理人員。
目前來看,特斯拉董事會大力推動馬斯克薪酬方案通過,相當於是將一切賭注押在他身上。
「我無法想像埃隆·馬斯克一旦離開,特斯拉估值不會崩盤,」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高塔姆·穆昆達(Gautam
Mukunda)表示,「我們得為特斯拉對馬斯克的依賴程度發明一個新詞了,因為常規的『關鍵人物風險』已經完全不足以形容——再者,連這個人自己都承認其行為存在極高風險,常規概念就更無法描述特斯拉情況的嚴重性了。」
本文譯自:https://www.forbes.com/sites/alanohnsman/2025/11/10/teslas-engineering-exodus-comes-amid-shift-from-core-ev-mission/
原文標題:《特斯拉核心電動車業務戰略生變,工程人才流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福布斯」(ID:forbes_china),作者:Alan Ohn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