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疫苗的價格底線在哪裡?
2025年的答案是5.5元,這一上海生物在北京市流感疫苗採購中的三價流感疫苗中標單價,已經比一杯蜜雪冰城奶茶還要便宜。
在這一信號出現的兩個月後,行業協會試圖踩下剎車。11月19日,中國疫苗行業協會發布《關於反對「內卷式」競爭,促進疫苗及其相關生物製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倡議》(下稱《倡議》)。這份文件要求會員單位在招投標全流程中,「嚴禁以低於成本的報價參與競標」,並提出對違反者採取警告、通報批評甚至除名等懲戒措施。
中國疫苗行業打了兩年的價格戰後,這是行業組織首次公開對低價競爭表明立場。然而,協會的倡議或許能暫時穩定價格預期,但無法改變產能過剩的現實。目前,在供需關係變化、同質競爭加劇以及採購機制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疫苗行業的淘汰和出清難以停下來。
協會發聲反內卷,違者嚴重可除名
11月19日發布的《倡議》指出,會員單位應以生產經營成本與市場供求狀況為定價基本依據,依法自主合理定價,自覺維護市場價格穩定,共同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尤其是在招投標環節,協會稱,堅決抵制無序低價競爭,嚴禁低於成本報價。如有違反,將受到全體會員的集體譴責,協會將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暫停行使會員權利直至除名等措施。

(協會倡議截圖)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有334家會員單位,覆蓋了國葯集團、華蘭生物、智飛生物、康泰生物、沃森生物、萬泰生物以及輝瑞、賽諾菲巴斯德等國內外主流疫苗企業。該倡議在理論上覆蓋了中國疫苗市場的主要供給方。
2024年以來,中國疫苗行業陷入了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部分疫苗品種的中標價已逼近甚至低於成本。普遍認為,協會此舉意在遏制日益極端的價格戰。這種定價策略不僅導致企業利潤受損,長期看或引發生產質量風險,不利於產業高質量發展。
比奶茶還便宜,疫苗價格戰「打一針送一針」
2024年以來,中國疫苗行業一直處在存量博弈中。
根據監管規定,中國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免疫規劃疫苗)和二類疫苗(非免疫規劃疫苗)。一類疫苗由政府免費提供,公民應按規定接種,實行國家採購,利潤較低。
二類疫苗如水痘、肺炎、流感及HPV疫苗等,需公民自費自願接種,這是多數疫苗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市場參與者不斷增多,行業競爭迅速加劇,目前幾乎每個重要疫苗品種,都有十餘家甚至更多企業同台競爭。
流感疫苗首當其衝。作為典型的二類疫苗,流感疫苗長期依賴居民自費接種。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價格曾長期維持在百元以上,2024年5月,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通知,國葯集團旗下長春所、武漢所、上海所的產品中標價由128元/支降至88元/支。隨後,華蘭生物、北京科興、金迪克等主流廠商迅速跟進,將四價流感疫苗整體價格拉至88元/支左右。
進入2025年,降價幅度和範圍繼續加深。2024年9月,上海生物在浙江省集采中報出9.4元/支的價格,首次跌破10元大關;至2025年9月,在北京市流感疫苗採購項目中,該公司的三價流感疫苗中標價已進一步下探至5.5元/支。
高毛利的HPV疫苗也未能倖免。2024年8月,沃森生物在山東省採購中將其二價HPV疫苗報價降至27.5元/劑,較兩年前萬泰生物329元/支、沃森生物246元/支的中標價,跌幅超過90%。九價HPV疫苗同樣面臨降價壓力。2025年6月,萬泰生物的國產九價HPV疫苗「馨可寧9」獲批上市,定價為499元/支,僅為默沙東進口九價疫苗約1320元/支的38%。
面對國產產品的低價衝擊,默沙東九價疫苗的國內獨家代理商智飛生物自2025年6月起,在重慶、西安、廣州等多地推出「打一送一」或「打二送一」等優惠活動,折算後單針價格降至900元左右,實現變相降價。
此外,帶狀皰疹疫苗和肺炎疫苗也捲入價格戰。2025年3月起,內蒙古、山東等地的帶狀皰疹疫苗價格腰斬,多地推行「打一贈一」。在13價肺炎疫苗領域,輝瑞在國產產品的競爭壓力下,已逐步退出公費市場,轉向代理商運營模式。
疫苗行業供需關係變天了
價格戰的背後,是疫苗行業供需關係的改變。
供給端,同質化與產能過剩是導致內卷的直接原因。過去幾年,受資本追捧,大量企業湧入熱門疫苗賽道,研發管線擁擠。以13價肺炎結合疫苗為例,輝瑞曾獨佔市場多年。但隨後沃森生物等相繼獲批。目前,國內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13價肺炎疫苗超過10款。
類似情況遍及多數主流品種。流感疫苗領域除已上市企業外,仍有多個在研產品;狂犬疫苗生產商也已超過10家。這種扎堆研發現象導致產品一經上市即陷入紅海競爭,企業因缺乏差異化優勢,只能依靠價格戰爭取份額。
需求端也在承壓。
智飛生物在2025年半年報中連續8次提及「疫苗猶豫」,以此解釋市場困境。近年來,部分公眾對疫苗信任度下降,接種意願減弱。中疾控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中國全人群流感疫苗平均接種率不足4%,低於歐美國家通常50%的水平。
更長期的影響來自人口變化。隨著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兒童一類疫苗市場容量萎縮,迫使原本專註於兒童疫苗的企業轉向成人二類疫苗市場,如流感、HPV、帶狀皰疹,這一轉移導致成人疫苗賽道變得擁擠,加劇了競爭烈度。
此外,雖然二類疫苗主要為自費,但越來越多的地方將其納入惠民工程,如免費為老人、在校女生接種。這類採購沿用了藥品集采「以價換量」的邏輯,往往遵循「價低者得」的規則。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企業為保住市場份額或維持生產線運轉,被迫接受極低價格,進而帶動了自費市場的價格下移。
葯企業績跳水,但價格戰停不了
價格戰的後果已充分體現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據《經濟觀察報》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疫苗上市公司整體收入同比下降60%,凈利潤同比下降113%。

三季度,疫苗板塊業績繼續下滑。行業龍頭智飛生物財報顯示,
2025年前三季度,智飛生物實現營收76.27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6.53%;凈利潤虧損12.06億元,同比下降156.86%。僅第三季度單季,虧損額即達6.01億元。
作為曾經的「疫苗茅」,智飛生物的巨額虧損有標誌性意義。其代理的默沙東九價HPV疫苗面臨國產低價產品的衝擊,推廣難度加大,銷售費用上漲,同時還面臨存貨減值的壓力。
同樣主營HPV疫苗的萬泰生物同樣深陷虧損。
2025年前三季度,萬泰生物營收14.98億元,同比下降23.09%;凈利潤虧損1.73億元,同比下降165.04%。其二價HPV疫苗收入在沃森生物的價格攻勢下大幅縮水,而新上市的九價疫苗雖已發貨,但尚處於市場導入期,且上市伊始即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未能扭轉前三季度的虧損局面。而主營肺炎疫苗和二價HPV疫苗的沃森生物前三季度營收也是下降19.73%,凈利潤下降36.24%。
主營流感疫苗的華蘭疫苗雖然流感疫苗銷量增長,但受價格大幅下調影響,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腰斬,下降53.94%。主營狂犬病疫苗的成大生物前三季度凈利潤亦下降50.01%。狂犬疫苗和流感疫苗屬於傳統自費二類苗,成大生物和華蘭疫苗的財報顯示出傳統大單品在2025年面臨較大的存量競爭壓力。
如今,雖然行業協會發出了「反內卷」倡議,但在供需基本面未改善之前,價格戰的影響難以在短期內消除。
疫苗專家陶黎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當前中國疫苗行業正處於「深寒時刻」。一個疫苗品種有3-4家供應商已足夠,而現狀是大量企業扎堆重複建設。他認為,行業必須經歷一輪優勝劣汰與兼并重組,這一過程可能持續五到十年。
面對國內市場的紅海競爭,頭部企業開始尋求兩條突圍路徑。
一是走出去。
在國內增長見頂的背景下,疫苗企業加速走向東南亞、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萬泰生物財報顯示,其2025年前三季度疫苗出口發運約1505萬支,較2023年提升6倍。
二是差異化。
簡單的仿製已無利可圖。康希諾在2025年上半年憑藉國內獨家的四價流腦結合疫苗實現業績提振,表明針對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原創產品仍具有較好的盈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