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有網友舉報,曾因吸毒被拘的藝人含笑在某短視頻平台直播賣貨。22日晚,平台客服人員回應極目新聞記者稱,針對被有關部門及互聯網平台封殺的劣跡藝人,平台絕不允許其直播賣貨,但不是有違法記錄就完全不能從事互聯網的一些工作。不過,《法治日報》此前曾採訪多名法律專家,他們表示,涉毒藝人管理仍主要依賴行政管制與行業自律,需將這些手段上升至法律層面,以剛性約束限制其復出。
網友舉報涉毒藝人直播賣手串
近日,有網友舉報稱,涉毒藝人含笑已經開啟直播多日。記者關注到,含笑在平台的認證信息為演員、歌手。目前已有近220萬粉絲。今年8月27日至11月15日,含笑賬號已直播38場。22日晚6時許,含笑與多名工作人員在其直播間售賣菩提手串、沉香手串、瑪瑙手串等,價格分別為39.9元、399元和699元。
據了解,含笑(本名韓笑),上世紀90年代,曾憑藉歌曲《飛天》走紅。據此前報道,2009年8月13日,公安機關在北京朝陽區一小區內將在家中吸食毒品的歌手韓笑查獲,並在其家中查獲冰毒、搖頭丸等毒品。此後,韓笑因吸毒被行政拘留,並逐漸淡出觀眾的視線。
據新華網報道,含笑吸毒被拘後開始了長達三年的戒毒監管。因積極戒毒,含笑被選為「北京市戒毒形象大使」,他同時大力投入公益活動,用自己一半的收入組織成立了「365兒童關愛基金會」。因吸毒而事業盡毀的他,後改名韓朴俊又進軍影視圈。
2023年初,含笑因出演熱播劇《狂飆》再度引發關注。當時,有網友發現,劇中毒販「鍾阿四」扮演者竟在現實生活中真是涉毒人員。並且,含笑近年出演過多部電視劇。
2月11日晚,《狂飆》劇組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該演員與我方合作使用名稱為「韓朴俊」,其在劇組籌備階段以「韓朴俊」的名義進行了簡歷投遞;在劇組收到該演員投遞資料後,發現該演員有較多演出經歷,在近10年內有超過10部影視劇播出,遂同意其作為特約演員出演,其在劇組僅進行了一天的拍攝;目前我方正對涉及該演員的相關片段進行修改刪除。
劇組還稱,始終秉持對涉毒零容忍的態度,並保留對其及涉及該演員聘用的相關環節進行追責、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
2月12日,含笑發文道歉,稱「錯了就是錯了,就算當時因為頸椎疼痛難忍,加之對新型毒品的認知不清,導致誤食,為此我接受了治安行政拘留數日的處罰。」「我想向劇組深表歉意,向所有喜歡這部劇的朋友們道歉,向所有曾經支持和喜愛過我的朋友們道歉,向所有奮戰在緝毒一線的民警道歉。」「錯了就是錯了,此刻,我心如刀割。」

含笑直播間截圖(左邊是含笑)
作為曾經因吸毒被行政拘留的藝人,含笑能否在平台開啟直播?對此,該平台官方客服回應極目新聞記者稱,如果藝人此前因為違法行為已遭到有關部門和互聯網平台封殺,是絕對不允許其進行直播的。
「不是有違法記錄就完全不能從事互聯網的一些工作,平台也會有相關的審核。」該工作人員表示,之後,平台也將加強相關的管理監督。
專家呼籲立法對涉毒藝人復出進行監管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含笑,還有一些涉毒藝人也曾嘗試復出或「曲線復出」。
據《法治日報》此前報道,廣大群眾呼籲抵制涉毒藝人重返舞台。不過,這裡的「舞台」如何定義?除了參演影視劇外,到酒吧駐唱、在短視頻平台直播帶貨等算不算「復出」和「重返舞台」?
對此,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甄景善明確反對涉毒藝人以任何形式復出,包括以「藝人身份」入駐互聯網平台、拍短視頻、直播帶貨、小劇場演出等。甄景善說:「在當前普遍存在的有失理性的追星行為下,藝人對粉絲、社會公眾的影響,已經遠超其專業範疇,甚至可以說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涉毒藝人通過生活直播、發布短視頻等方式變相復出,同樣會因為其關注度和影響力給粉絲、社會公眾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朱志昊指出,我國很多法律法規都有針對涉毒人員的從業禁止或身份禁止的規定,這些立法都表達了國家在禁毒問題上的堅定態度。但涉毒藝人管理仍主要依賴行政管制與行業自律,需將這些手段上升至法律層面,以剛性約束限制其復出。他強調,涉毒藝人拍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同於復出,平台需通過限流、標識「劣跡」等方式加強監管。
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姜孝賢介紹,但目前僅浙江、上海等地禁毒立法有限制涉毒演藝人員從業的規定,還沒有對應的全國性法規,導致涉毒藝人通過短視頻、小劇場等變相復出而未受到相應規制。
受訪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對涉毒藝人的監管主要依賴相關部委的政策及行業協會規定,如中央網信辦明確「嚴防違法失德明星曲線復出」,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也有相關約束,但這些措施尚未上升至法律層面,約束力有限。
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娛樂法研究中心主任李清偉指出,現有監管主要針對正規影視公司、演出機構、主流平台,而涉毒藝人可通過「分層市場」鑽空子,如私人年會、非正規演藝活動等,「這些活動規模小、隱蔽性強,主辦方非行業協會會員,易鋌而走險,增加了監管難度」。
受訪專家一致認為,需加快立法進程,制定行政法規或完善現有法律,進一步明確、細化涉毒藝人限制從業的依據、分級標準、禁止範圍及期限,將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上升為法律剛性約束。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地下演出市場、非正規場所、互聯網平台等場域的排查,杜絕監管盲區。
「『一次吸毒、終身禁演』應成為底線共識。」姜孝賢說,讓涉毒藝人遠離公眾視野,既是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也是維護社會公序良俗與築牢禁毒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