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4 11 月

賬號被封:昏招迭出,她親手埋葬了最後的生機

我以為,關於一土的討論,已經寫完了。

沒想到,現實永遠比劇本更狗血。

李一諾的視頻號和「奴隸社會」視頻號,雙雙被封。

賬號被封:昏招迭出,她親手埋葬了最後的生機

寫這篇文章,不是落井下石。

我只是覺得,有必要為這場持續了半個月的鬧劇,寫下一個真正的句號。

為所有圍觀的理想主義者,做一次終局復盤。

因為李一諾的這一系列操作,堪稱一部完美的「理想主義作死指南」。

她用教科書般的昏招,親手掐滅了自己最後的生機。

而這一切,從她寫下那篇「小作文」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在雷區上瘋狂蹦迪

我之前說,李一諾在商業策略上犯了致命錯誤,是「活該」。

很多人不服,覺得她是好人,是被資本坑害。

好,我們今天不談商業,不談對錯。

我們就談一件事:一個處在輿論風暴中心的人,最基本的生存常識是什麼?

避險,是風控,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而李一諾老師,這位前麥肯錫全球合伙人,在過去這十幾天里,精準地踩中了她能踩的每一個雷區。

然後,在雷區上瘋狂蹦迪。

這不是天真,這是昏頭了

昏招一:挑戰政治紅線,在最敏感的傷口上撒鹽。

最近中日關係有多緊張,但凡看新聞的都知道。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反華言論,已經讓整個輿論場充滿了火藥味。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你,一個在中國做教育的、備受爭議的公眾人物,身在日本,開著直播,賣著貨。

我的一些做日本留學移民的朋友,最近都低調得不敢發聲。

而你,卻像沒事人一樣,把自己的直播間,設在了東京都。

這是什麼行為?

我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政治幼稚

你可能覺得,她只是在日本陪讀,她只是想利用當地資源。

但在官方和公眾眼裡,這就是「瓜田李下」,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立場問題。

在國家輿論機器開動的時候,你一個自帶巨大爭議流量的IP,非要往槍口上撞。

說句難聽的:不封你封誰?

昏招二:挑動社會公平議題,炫耀特權式的自救。

我上一篇文章就說了,創新教育的本質,是昂貴的「有機私房菜」,它與普羅大眾無關。

這個話題,本身就觸及了「教育公平」這根最敏感的神經。

結果呢?

李一諾老師在直播中,哽咽著,動情地宣布:一場直播賣了200萬,老師們的工資,終於發出來了!

這話是你能說的嗎?

你一個年學費幾十萬的精英學校創始人,因為自己經營不善發不出工資,然後靠著精英的人脈和粉絲的擁護,一場直播就能收割200萬。

你讓那些為了幾千塊工資奔波的普通人怎麼想?

你讓那些在鄉村學校里苦苦堅守的老師怎麼想?

你這不是自救,你這是在炫耀一種普通人無法企及的「特權」。

你把一場本該是商業範疇的危機,硬生生搞成了一場關於「貧富差距」和「社會公平」的公開辯論。

你這是在給自己找打。

昏招三:濫用平台規則,把輿論當成提款機。

李一諾老師為什麼選擇在視頻號直播?

因為她的核心粉絲,她的「諾友」,全沉澱在這裡。

這裡的用戶畫像更精準,付費能力更強,離錢更近。

但她似乎忘了一件事:微信(視頻號、公眾號)是一個半官方平台。

它和抖音、快手那種純粹的娛樂平台,底層邏輯完全不同。

它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和輿論維穩功能。

你可以在抖音上賣慘,可以哭天搶地。

但在視頻號,當你利用「受害者敘事」去煽動情緒、攻擊商業夥伴、並迅速完成巨額變現時,你就觸碰了平台最核心的底線。

平台怕的不是你賺錢,平台怕的是你煽動群體情緒,製造社會對立,然後把這種破壞性的能量,變成你自己的私域流量和財富。

這種行為,任何一個有政治覺悟的平台,都絕不可能容忍。

所以,被封,是必然。

路徑依賴

為什麼一個如此聰明的人,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

因為,她對自己的「輿論武器」,產生了致命的路徑依賴

李一諾老師是自媒體行業的標杆人物,是「教母」級別的玩家。

她太懂得如何拿捏情緒,如何設置議題,如何用一個精心包裝的故事,引爆流量。

過去,這套打法讓她無往不利。

所以當危機來臨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回到商業本身,去解決股權糾紛、去梳理財務漏洞、去進行艱難的內部重組。

她的第一反應是:寫小作文,開直播,打輿論戰。

她想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畢其功於一役。

她錯了。

輿論,從來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當你的根基(學校的實際經營)已經出問題的時候,再華麗的輿論造勢,也只是加速腐爛的催化劑。

你自己的兩畝三分地都經營不明白,現在指望靠煽動群眾情緒來翻盤?

這已經不是理想主義了,這是投機主義。

終局:路人緣敗光,增量歸零

這次封號,對李一諾來說,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她作為「輿論玩家」的牌,已經打光了。

她的「增量」徹底歸零了。

一個公眾人物,最重要的資產,是「路人緣」。

但經過這一系列的賣慘、煽情、以及挑戰公眾常識的昏招,她的路人緣已經基本敗光。

剩下的,只有那些被深度綁定的「存量」用戶——那些忠實的「諾友」。

但這一波直播帶貨,本質上就是對「存量」的一次性收割。

錢你拿到了,但信任和耐心,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這叫竭澤而漁

現在,輿論的陣地沒了,路人盤崩了,核心粉絲也被薅過一輪了。

牌桌上,已經沒有牌可以打了。

接下來,她只能回到現實,去面對那個她一直試圖用輿論來迴避的、真正的商業戰場。

而那個戰場,遠比寫幾篇小作文要殘酷得多。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

寫到這裡,我不知道說什麼好。

被自己最擅長的武器反噬,被自己最忠實的擁躉捧殺。

那些高喊著「一諾你沒錯,我們永遠支持你」的人,正在把她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如果,我是說如果,現在還有自救的可能。

那唯一的生路,就是教員的那句話: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放棄用輿論翻盤的幻想,放棄扮演「悲情英雄」的幻想。

去鬥爭。

不是跟資本斗,不是跟平台斗,而是跟自己那個被架在天上的、虛妄的「人設」斗

壯士斷腕,向死而生。

敢不敢徹底關掉直播,停掉所有對外發聲,像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一樣,一頭扎進公司的爛攤子里,用商業的邏輯去解決商業的問題?

敢不敢承認自己的失敗,忍痛收縮,把攤子做小,撤出那些你根本Hold不住的城市,回到你的「井岡山」,哪怕那裡只有幾間教室,幾十個學生?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這個道理,她不會不懂。

但精英的傲慢,往往就在於,他們永遠不可能承認自己錯了。

所以,我擔心,她不會。

她會繼續在那個被精心構建的「理想主義悲歌」里,一路走到黑。

我不想看到那一幕。

但似乎,我們正在見證這一幕。

情緒上頭的理想主義,是要命的。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