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這家在過去十多年裡幾乎與「穩定」和「安全」划上等號的科技巨頭,如今也忍不住動刀裁人了。
彭博社披露,蘋果正在悄悄縮減其銷售體系中的多個職位,包括面向政府、企業與學校用戶的客戶經理,以及負責「簡報中心」運營的員工。過去幾周,部分員工接到電話,職位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被取消。

對於一家在2023年矽谷大裁員潮中成為「唯一沒有裁員的科技巨頭」的公司來說,這類動作格外刺眼。特別是在距離年底假期不到六周的時點,蘋果竟選擇在人力結構上做出調整,難免讓人產生更多聯想。
表面上,這次裁撤的都是蘋果To
B業務線中的中級白領崗位,他們服務的對象包括美國國防部、司法部等重量級機構。這些崗位過去幾個月遭遇了罕見的業務蕭條,國政府長達43天的停擺,讓整個政府採購鏈條幾乎完全凍結。
今年新成立的政府效率局(DOGE)啟動預算限制,也讓許多政府合約突然縮水。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條曾經穩穩增長的線,突然變得岌岌可危。
但這次裁員真正的意義,遠不止「政府採購減少」這麼簡單。
整個科技行業在2024—2025年經歷的,是一場結構層面的變化。
在過去這一年裡,多個美國巨頭幾乎集中在「節日前夕」裁掉成千上萬名白領:亞馬遜、UPS、英特爾、AT&T、沃爾瑪、Target、福特、通用汽車……這些公司的共同點是,一邊裁撤白領員工,一邊加速部署內部AI系統,把大量流程、客服、銷售支持和資料整理交給AI完成。
如果說2023年是「砍產品線、壓縮預算」的一年,那麼2024—2025年,正在變成企業正式進入「AI替代白領」的時間點。蘋果此次裁掉的崗位本質上屬於流程清晰、溝通標準化的工作內容,正是AI最擅長替代的類型。與其說蘋果在裁人,不如說它在為未來的組織形態騰位置。
更諷刺的是,這次動作發生在蘋果即將迎來「史上營收最高季度」的時間點。
彭博預測,第四季度蘋果營收將達到1400億美元,刷新歷史記錄。這說明蘋果不是為了生存裁員,而是為了提高效率。換言之,它並不缺錢,它缺的是一個更適應AI時代的組織結構。
對於被裁的員工來說,蘋果給出的補救方案相對體面:他們可以在明年1月20日前申請公司內部其它崗位,轉崗成功即可留下。
但即便如此,許多人心裡都很清楚:蘋果不再需要那麼多人了,尤其不再需要做重複性組織協調和流程執行的人。
這次裁員,對科技行業的白領來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在過去幾十年里,「進科技公司做白領」一直被視為穩定、體面的職業路徑。
但現在,這條路徑第一次出現了鬆動。越來越多企業發現,那些以溝通、協調、寫郵件、做材料為主的崗位,AI幾秒鐘就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人力價值開始被迅速壓縮。
蘋果的動作本身規模不大,但它背後的趨勢更值得警惕。一個正在創造歷史最佳業績的公司,一個擁有數千億現金儲備的公司,一個曾經把「裁員是最後手段」寫進文化里的公司,如今也開始縮減白領人力。
科技行業未來十年的僱傭結構,恐怕會與過去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