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6 11 月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一分錢不用花,最終讓你到手48萬,但是代價就是成為老賴,你願不願意?

近期央視曝光了一條灰色產業鏈,一些非法貸款中介通過非法手段包裝別人從銀行騙取貸款,等貸款到手之後再從中收取高額的中介費。

難不成這樣做一點風險都沒有嗎?可能很多人都認為,代價不過是變成老賴,但是「職業背債人」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遠遠不止這些!

普通大叔被包裝成「貸款工具」

你能想像嗎,一個年過五旬、平時靠在工地打零工、手裡沒幾個錢的大叔,突然之間被包裝成建築公司骨幹,月薪八千,還能輕鬆從銀行拿到幾十萬貸款?

53歲的黃某禮,就是這種情況。

大半輩子他都在生活底層掙扎,沒有學歷,沒有正式工作,生活拮据到連現金都少得可憐。

按理說,這種資質去銀行申請貸款,能順利進門都很難,但在灰色金融產業里,他恰恰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原因不是能力,而是太普通、太窮。行話里叫「白戶」,徵信一片空白,沒有任何負債記錄,這就像一張乾淨的宣紙,中介在上面想畫什麼就能畫什麼,不容易觸發銀行風控系統。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接下來,中介開始給他「包裝」。

先是捏造了在建築公司任職的履歷,偽造銀行流水,讓每個月工資看似按時到賬,甚至連納稅證明都弄得像真一樣。

表面上他是個按時領工資、生活規律的職場人,但這一切都是假的。

更重要的是,要讓他成為能夠申請大額貸款的人。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中介和炒房客勾結,把市場價只有20萬的二手房,虛報成42.5萬,然後讓黃某禮「買下」。

銀行系統在這連串操作下被突破,按照虛高房價,批下34萬房貸,這就是所謂的「高評高貸」,房子不再是住的,而成了套現工具。

不僅是房貸,裝修貸和助農貸款也一併操作。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中介拿幾張隨便拍的塗料桶照片去農商銀行申請3.5萬裝修貸,又偽造貸款結清證明,從農業銀行套出6萬,最後以「種植毛竹」的名義,從郵儲銀行申請助農貸款4.7萬。

短時間內,他名下憑空多出48.2萬,但真正到手只有不到兩萬元,其餘資金直接落入中介和炒房客手中。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這種模式在業內極為普遍,真正能拿到資金的「背債人」,通常只佔貸款總額15%到25%。

而這些人往往被灌輸「0成本、不用還,全是銀行的錢」的思想,對大多數窮人來說,這像一根救命稻草,讓他們甘願承擔風險甚至放話「去坐牢也值」。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灰色鏈條閉環

那麼,這些虛假貸款為什麼能在銀行層層風控下順利發放?關鍵是銀行內部也有人參與。

央視報道顯示,為了確保貸款發放,有些客戶經理對虛假資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主動「幫忙」墊付前幾個月房貸,讓黃某禮在銀行系統里看起來信用良好。

這種情況下,中介賺傭金、炒房客賺差價,銀行職員拿績效回扣,三方形成完整閉環,把底層普通人當作「賺錢工具」。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黃某禮在整個鏈條里並不是主角,只是名義上的借款人。

他簽字、畫押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綁定在灰色產業里,一旦出現問題,所有責任都落在自己身上。

最終,當騙局暴露,黃某禮面臨四張法院判決書、三家銀行的同時起訴,名字上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銀行卡被凍結,甚至連工地老闆都不敢雇他。

信用破產不僅影響他個人生活,也可能波及子女升學和考公機會。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原本以為能翻身,結果越陷越深。

這種灰產利用底層普通人的無知和貪念,把他們包裝成「職業背債人」,一方面滿足銀行業績和回扣需求,一方面讓炒房客和中介牟取暴利。

這種共謀模式看似荒謬,卻在現實中大量存在。

許多受害人對風險缺乏認知,以為最壞的結果只是還不上錢,卻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經被綁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灰色產業鏈。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灰色產業泛濫,社會信用成本被吞噬

黃某禮只是冰山一角。

全國範圍內,金融灰色產業龐大而隱蔽。僅2024年,專業機構捕捉到疑似貸款詐騙信息達414萬條,失信被法院執行人數突破850萬。

從事此類灰產的人員可能高達800萬,到2025年第一季度,市場規模估計可達2800億元。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像「職業背債人」謝亮亮這樣的大案,騙取資金高達3900萬,雖然最終落入法律制裁,但銀行壞賬、爛賬仍需社會承擔。

灰產的存在不僅影響個體,也對整個金融體系和社會信用造成衝擊。

大量資金被套取,銀行信貸門檻提高,真正需要貸款創業、買房、經營的人受到影響,貸款難度和成本大幅增加。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灰色產業鏈每一次「狂歡」,都是在蠶食社會信用基礎,讓普通人承擔間接成本,增加社會整體的信任成本。

這些「0成本」「不用還」「天上掉餡餅」的說法,看起來輕鬆誘人,但背後無一例外都是深不見底的陷阱。

地下金融圈或者灰色貸款產業里,無論他們用多少新花樣、多少看似高科技的手段,核心邏輯始終不變。

抓住人的貪慾和認知盲區,讓人覺得「機會就在眼前」,卻早已暗中設好結局。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像黃某禮這樣的普通人,以為簽個名字、填幾張表就能輕鬆拿錢發財,卻不知自己的簽字已經把自己的人生綁定在黑色機器上,等著被徹底消耗。

他拿到的那點錢,不過是鏈條里用來啟動下一個騙局的油水。

尤其在現代社會,信用就是最寶貴的資產,一旦被掏空,想翻身極其艱難。

所有看似免費的午餐,其實背後早就標好了極高的價格,輕易觸碰,只會讓自己的人生還沒開始就徹底破碎。

中國又一灰色產業鏈:0成本能套現48萬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