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周三的獨家報道揭示了特朗普25日對高市早苗的電話施壓:特朗普要求東京降低對台灣問題的敏感度。《華爾街日報》援引日本官員和一位了解通話內容的美國人士透露:特朗普建議高市「不要在台灣主權問題上挑釁北京」。儘管他的建議「是委婉的」,「並沒有強迫高市早苗收回她的言論」。
在被問到特朗普與高市早苗的通話時,白宮發布了特朗普的聲明:「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好,這對我們親密的盟友日本來說也非常好。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對中美兩國都是一件好事。」日本首相辦公室則拒絕對《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置評。
《華爾街日報》寫道,一位了解此事的美國人士透露:在與高市的通話中,特朗普建議她緩和對台灣的評論語氣。該人士還補充說,特朗普「已聽取了有關高市在國內政治上受到限制的簡報,並意識到她可能無法收回激怒北京的言論。」
在與特朗普通話後,周三高市早苗在日本國會辯論中表示,她原本不打算就台灣問題發表具體言論,《華爾街日報》引用分析人士的話認為,這是她態度軟化的信號。
然而在老胡看來,高市早苗的所謂「軟化」顯然不能代替她收回之前的錯誤言論,她因右翼牽制而不敢收回言論,這無法成為她對北京的外交交待。中國外交部周四表示,高市早苗「不再提及」和「撤回錯誤言論」是兩碼事,性質完全不同。老胡認為,高市早苗必須繼續反思,最終做出收回錯誤言論的決定,從善如流。
《華爾街日報》還引用分析人士的話,認為特朗普的通話順序先是中國,然後是日本,可能反映出特朗普為了維護美中貿易關係,願意在核心地緣政治問題上限制盟友的爭議性立場。「美國總統分別與中國和日本領導人通話並不令人意外,」曾任奧巴馬政府亞洲問題專家、現任外交關係委員會地緣經濟研究專家的馬修·古德曼表示,「但通話順序卻很有意思,很可能引起了東京方面的一些關注。」
被美國施壓後,日本政府表現得很尷尬。據彭博社,日本內閣秘書長木原稔在周四下午例行記者會上聲稱,《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不實,日本政府已就此事向《華爾街日報》提出質詢。但他同時表示,「我無法就外交政策相關的交流發表更多評論。」他僅透露特朗普與高市早苗在通話期間,「確認美日之間的密切合作」。
日本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關鍵盟友,台灣問題也是中美之間的最大爭議之一,中日因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激烈衝突,美方沉默,已經讓日本和台灣當局不安。特朗普還打電話要求高市早苗緩和語言,避免挑釁北京,這是東亞從未有過的地緣政治新場景。
這個場景顯然是中國實力驅動的。美國如今在貿易上有求於中國,希望推動中國購買美國大豆等;另外中國的軍事力量在台海地區形成前所未有的優勢,這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同,西方都在預設中國大陸武力收復台灣的可能性,美方不願意這個時候因日本或台當局的挑釁將台灣問題引爆,那將是美國力量難以應對的。
中日危機本質上是台灣問題在日本方向的突然「爆炸」,而美國的力量和特朗普的精力都不在線,這根本就不在華盛頓的日程表上。高市早苗冒進了,必須摁住。
特朗普上台後,貿易戰一度與中國打得最激烈,但到最後,美方面對中國的立場軟化又是最突出的。在貿易交手之後,特朗普表現出以「G2」框架處理與中國關係的意願,中國的實力增長似乎走到了一個顯著的臨界點。
高市早苗把美國當後盾,向中國發起挑釁,這是給特朗普出難題,他感受到了壓力和風險。所以特朗普要求高市早苗接電話,告誡對方:不要給我惹麻煩。不管特朗普說這話的語氣是否是緩和的,也不管他為表達這個意思是否做了別的鋪墊,但是他那個電話傳遞的這個核心意思是非常清楚的。

▲11月16日,中國海警船在釣魚島周邊海域巡航。
中國要在台灣問題上做通日本右翼的「思想工作」,幾乎沒有可能,力量是東京唯一能聽懂的語言,也是他們的根本忌憚。中方的制裁一定會逐漸發生作用,特朗普這個電話是中國力量的折射,也會對高市早苗形成壓力。日本對主子的態度非常在意,因為日本對外逞強如果沒有主子的撐腰,是絕對玩不轉的。而現在一個好的變化是,華盛頓開始看中國的臉色了,特朗普更加視中美關係,包括兩國貿易關係為「大局」,他向高市早苗發出信息:不要干擾這個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