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 8 月

全網最高調的炫富,叫東北獨生女?

過去的一個月里,互聯網最洗腦的音樂莫過於那句:

「美美桑~內~~」

這四個字音譯自韓語歌曲《onespot》的第一句歌詞,演唱者是小瀋陽的女兒沈佳潤。

全網最高調的炫富,叫東北獨生女?

〓7月25日,《onespot》登頂QQ音樂韓國榜。

隨著美美桑內的爆火,互聯網「投胎第一志願」也發生了大調劑。過去,人人都想投胎成為王詩齡,如今大批人調轉船頭,集體羨慕沈佳潤。

關於沈佳潤成長過程中的蛛絲馬跡,都被網友挖了出來,零星拼湊出一個接近完美的家庭托舉故事:

盡享父母積攢的金錢和資源,穩居家庭的愛意中心。

一時間,東北獨生女,成了全網最被羨慕的對象。

和之前爆火的江浙滬獨生女文學不同,沈佳潤的劇本不是一個有錢有愛、無需吃苦的模板,而是父母動用資金和人脈全力支持女兒追求夢想的故事。

比起買房買車嫁給本地人,成立公司托舉女兒事業更接近於新時代的理想父母之愛。它意味著:

父母不僅提供富足的生活,還尊重並支持你的夢想。

東北獨生女,如何被托舉?

「美美桑內」成為統治今夏的爆火BGM開始,圍繞沈佳潤的二創就沒停過。

明明是韓娛專輯,卻得到了東北全明星的聯名翻唱。

就連封面的風格,都是統一的。

這種別緻的宣發,透露出一種「家裡孩子剛上班,親戚都來搭把手」的東北大家庭式的幫扶。

從出道到爆火,沈佳潤的「成名」只用了一個月。

6月1日,小瀋陽巡迴演唱會的首場,沈佳潤第一次面對大眾亮相,全開麥唱跳了新專輯裡的主打曲。

那時,大家對她的稱呼還是「小瀋陽的女兒」。

6月19日,沈佳潤在韓國以K-pop Solo歌手身份出道,簽約韓國娛樂公司BNB MUSIC。

據悉,該公司成立於2025年1月,小瀋陽、沈春陽各持股50%。

簽約藝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沈佳潤。

在沈佳潤出道之前,韓國練習生的內卷程度和出道的艱難程度早已被全網傳播過無數次。

最近一次關於韓國娛樂工業的殘酷側寫,來自演員黃奕苦勸女兒不要成為韓國練習生的視頻。在視頻里,黃奕用韓庚的經歷向女兒介紹了成為練習生的內卷和辛苦。

韓庚赴韓時,200萬練習生里,只有75個可以出道。

而成為練習生之後,需要經歷超高強度的訓練,最嚴重的一次韓庚肋骨斷裂,但直到骨傷幾乎癒合才被醫生診斷出問題所在。

在網友看來,父母投資的公司可以保證沈佳潤的出道之路儘可能少吃苦。

而沈佳潤的容貌和身材,也成為「沒有經過娛樂工業流水線拷打」的證據。

沈佳潤的出道,也讓外界揣測小瀋陽和沈春陽夫妻這幾年頻繁開演唱會,是為了給女兒攢錢。

據傳韓國的打歌舞台,包括上伴舞和妝造的開銷,一周要花10萬人民幣左右。

而在出道期間,沈佳潤上打歌舞台的頻繁度,已經多到可以湊齊一期便裝剪輯視頻。

有自媒體推測,沈佳潤的出道成本保守估計需要500萬人民幣。

但高昂的投入,並非一開始就獲得了好成績。

在7月25日《onespot》登頂QQ音樂韓國榜之前,沈佳潤的專輯一度被全網群嘲只賣出65張,單張售價73元,運費起步價為26元。

7月2日,售出千張專輯後,小瀋陽還發帖力挺女兒,並在一片唱衰中公開回復:

「我們家一貫的家風就是不看成績,只要努力了,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正是這句不看成績,刺痛了萬千東亞子女。

比起不看成績的父母,人們更熟悉的是另一套敘事:

家長毫不避諱地在孩子面前談及「養兒防老」和「長大後的責任和義務」。

孩子的成績,基本相當於整個家庭的股票表現——成績好了,股票升值;排名下滑,意味著下跌;考上好大學,飄紅漲停;沒上一個好高中、好大學、好工作,一律接近跌停。

小瀋陽、沈春陽夫婦努力搞錢幫女兒圓夢,大方投資但不談回報的姿態,落在東亞小孩眼中,簡直可以被歸類為傳說中的「無條件的托舉」。

「東北獨生女」,自此成了沈佳潤的另一個名片。

沈佳潤的口碑,也迎來了一次大反轉。

東北獨生女,刺痛多少普通人?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美美桑內」,是小瀋陽唱的。

那時的小瀋陽根本不記得美美桑內的下一句歌詞,囫圇著曲調用東北話哼唱出諸如「一個勁兒地叭叭」「咕嚕咕嚕圈圈」企圖矇混過關。

但就是這樣的插科打諢,讓美美桑內徹底出圈。

韓語歌詞「??????」自此就變成了「美美桑內」,相關短視頻在各大平台累計播放量破億。

先是不看成績論的橫空出世,後又是父母上陣不遺余力為女兒宣發。

網友們對沈佳潤的感情,隨著她的家庭細節不斷升溫。

人們對沈佳潤的成長軌跡,也愈發關注。

不同於富養長大的王詩齡,沈佳潤的故事距離普通人更近,也更遠。

王詩齡的爺爺王暉,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作品被全球著名的博物館收藏,一幅畫作的價值甚至可以達到上百萬人民幣。

但沈佳潤並非出生即富貴。

小瀋陽和沈春陽是實實在在的草根出身,倆人從十幾歲起到處串場,唯一能傍身的只有自己的好嗓子。

甚至沈春陽懷孕七八個月的時候,還在登台演出。

2014年,8歲的沈佳潤跟隨父親小瀋陽參加了綜藝節目《人生第一次》第二季。因為長得像父親,她被網友貼上了「最丑星二代」的標籤。為躲避公眾視線,她有時整天都出不了門。

但在節目中,8歲的沈佳潤卻笑著對鏡頭說:

「我長得像爸爸,我很驕傲」。

這種從小展現出的穩定內核,為沈佳潤積累了不少路人緣。

外貌的爭議,在她出道後依然存在。

但面對採訪,她非常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一部分人對她的惡意實質是來自「起點不同的不公平感」。

為了彌補,她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

這種體面應對爭議的能力,再次征服了部分質疑她的網友。

而人們再次把這種能力歸咎於她的家庭。在網友們看來:

沈佳潤的穩定內核,源自被愛、被尊重、被堅定守護的童年。

而這正是網友們自覺和沈佳潤距離最遠的地方。

在多數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曾或多或少地被外界的評價所困,但卻少有父母如此堅定地守護自己。

幸運的沈佳潤,成了整個互聯網移情的對象。

她的一舉一動,都成了「東北獨生女」標籤的具象化,承載著大眾關於「被愛、被尊重、被舉全家之力托舉」的想像和期待。

東北獨生女

為何成為一種理想處境

東北獨生女這個標籤,在沈佳潤走紅以後被頻繁提及。

沈佳潤不同於其他星二代的蛛絲馬跡也被不斷挖掘,其中一個重要證據就是:

她的英語、韓語都極其流利。

而她的唱功,也在美美桑內爆火後,也得到許多正面反饋。

這為東北獨生女的形象賦予了另一重魅力:富有,但努力。

不同於江浙滬獨生女的父母強調的「不要吃苦、畢業回家」的敘事,這種遠赴韓國做練習生出道的選擇更加契合女性要獨立自強、擁有事業的主流追求。

追夢的設定,讓沈佳潤徹底成了東北獨生女的理想載體。

這種投射如果只寫到這裡,那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羨慕星二代的情緒投射。

以沈佳潤為代表的東北獨生女之所以能夠成為網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關鍵其實並不在於沈佳潤擁有什麼,而在於多數普通人缺乏什麼。

就在江浙滬獨生女、東北獨生女們的話題火爆全網的時候,另一種論調也在互聯網瘋狂滋生:

生是欲,養是責任,托舉才是恩。

在傳統觀念里,父母生下子女將其撫養成人,就是最直接的恩情。一個知恩圖報的小孩,長大要回歸家庭,善待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對親子關係有了新的認知。越來越多年輕網友認為:生育是父母的選擇,撫養子女是法律和道德賦予的責任。

傾盡全家之力,支持子女去追逐夢想、實現自我價值的托舉,才是真正的恩情。

沈佳潤之所以能收穫鋪天蓋地的羨慕,某種程度上正是緣於人們在她身上看到了父母的托舉。

在子女的期待中,家庭托舉並非只有金錢支撐。

愛和尊重,是更加重要的一環。

網友們渴望的托舉,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具體要求:

少年時的托舉,是在學校受了委屈家裡人能站在自己這邊,而不是說「肯定還是你哪做得不好」;

成長中的托舉,是希望父母能允許自己有學習之外的愛好;

當大後的托舉,大抵是父母能說一句「失業了也沒關係」……

子女理想中的親子關係是,做不到托舉,不亂干預也是好的。

互聯網隨便一搜,就能發現成年子女對父母的抱怨,其中的「兩大主題」——

一是控訴父母要求孩子考公考編,在擇業上不尊重自己的想法;

另一個,則是父母催婚。

現實生活中,「托舉才是恩」的說法,也在切實影響著大家的生育選擇。年輕人希望自己能擁有理想的親子關係,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就是:

如果我沒有實力為孩子提供好的條件就不該生下她/他。

但能出頭的人總是鳳毛麟角,沒被家庭托舉過的普通人,心裡也很清楚自己也未必會有托舉下一代的能力。

於是,「沒錢別生孩子」成了年青一代應對父輩們催婚催生的經典話術。

在江浙滬獨生女敘事火爆全網的時候,人們一度以為沒錢所以不生是一個完美的邏輯閉環,但沈佳潤的走紅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親子關係的焦慮:

小瀋陽沈春陽夫妻在生女兒的時候其實也沒什麼錢,但不耽誤沈佳潤受到父母的全力托舉。

之前大家粗暴地把無法擁有美好的童年體驗、無創傷人格歸咎於經濟原因,但可能一個無法說出口的事實是:

一個家庭里真正稀缺的不是金錢,而是愛和尊重。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