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票房均破億,上映6天7億票房,媒體預測票房將達到30億元。
在我看來,票房成績還不足以說明《南京照相館》的成功。
因為電影的火爆,正在催生出了一種歷史效應,而且很快破圈,開始席捲全國。
說實話,很少看到一部電影,能夠同時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這背後,只因這句沉甸甸的話:
「取材於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的罪證影像。」
這段痛苦的經歷,在每個中國人心中永遠無法磨滅。
相信很多觀眾深有體會,自己的身邊正在發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景象。
電影結束後,各地觀眾自發愛國行為令人動容。
南京觀眾散場後帶領全場唱國歌;
六旬老人觀影后崩潰大哭;
小孩子淚眼婆娑大喊道:「日本人為什麼沒人管?」
…….
而很多觀眾,對於電影打出了一致的五星好評。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可怕的現象卻悄然滋生。
先是日本網民破防了,憤怒警告:
「這是虛構的,廣島長崎才是真的,我們才是受害者。」
他們不僅否認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而且還聲稱這是一場宣傳,甚至將「南京大屠殺」改成「南京事件」。
對此,我並不感到意外,畢竟要他們承認歷史很難。
然而,真正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另外有一群「人」也破防了。
「他們」批評聲很刺耳,讓人感到可笑至極。
「畫面太過於血腥」、「在消費愛國情懷」、「電影在挑起男女對立」…..
當然,這還不是最極端的,畢竟只是在批評電影本身。
可是,有的人卻發出了令人噁心至極的言論:
「這是在宣揚對日仇恨,我們要正視歷史,不要緊盯一代人的恩怨。」
我的天啊!
感覺能寫出這些言論的人,都已經不能算是正常的人了。
更有甚者,認為「太過於暴力」將電影直接舉報。
還有的人,要求電影下映整改,理由是「保護民族感情」。
無獨有偶,同樣的現象也在電影《731》的身上發生。
有那麼一群人為了阻止電影上映,列舉了種種理由,對電影進行詆毀和舉報。
比如說,「畫面血腥不適合孩子觀看」、「《731》不能上映,會搶《南京照相館》的票房。」…..
對於這些詆毀聲,這背後恰恰證明了,電影上映很有必要。
不管是《南京照相館》,還是《731》,都是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
我們從來沒有想著歪曲歷史,也沒有刻意去煽動民族仇恨。
而是希望通過真實的歷史,向全世界擺明我們的態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中國人最愛好和平的,也是最反對戰爭的,如果有「人」企圖壓迫和奴役我們,必將撞得頭破血流。」
既然這些電影,讓「你們」感到這麼的不適,那麼就對了。
教員曾經說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在我看來,《南京大屠殺》也好,《731》也罷,還是拍得太克制了。
我相信,現實遠比電影更加令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