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9 8 月

導演談《南帝北丐》:像年輕人步入江湖創業史

騰訊娛樂聯合新娛樂合伙人,推出《戲中人》欄目,關注熱播影劇綜幕後。本期獨家對話鄧科導演,聊聊騰訊視頻熱播劇《華山論劍之南帝北丐》的創作背後以及演員那些事兒。

導演談《南帝北丐》:像年輕人步入江湖創業史

85後導演鄧科在古裝劇里融入獨特的風格深受網友喜愛,近年打造的作品《贅婿》《與鳳行》《大奉打更人》《折腰》無不如此。

這一次,他把自己這一獨特風格又運用到了金庸武俠故事。

正在騰訊視頻播出的《華山論劍之南帝北丐》里,除了「一陽指」VS「降龍十八掌」的高潮戲碼,貫穿父輩恩怨與兄弟情義,觀眾還能看到段智興變「土味少年」闖江湖,洪七被迫捲入皇室聯姻的兄弟互坑搞笑戲碼以及段智興、依火、洪七之間的虐戀……鄧科導演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金庸武俠故事創新嘗試,得到年輕觀眾的點贊評價。

金庸武俠是不是已經過時?如何才能與時俱進得到年輕人的喜愛?明道、何潤東如何駕馭年輕時代的南帝北丐?本期《戲中人》與鄧科導演聊了聊。

以下是鄧科導演自述:

《南帝北丐》原創度最高,南帝像小白花,七公身世悲慘

《南帝北丐》是幾個單元里原創度較高的一部。原著《射鵰英雄傳》里,對於年輕時候的南帝北丐幾乎沒有展現,當時和編劇老師、出品公司聊的時候,我們一致認為,這個度很難把握。因為大家對每個人物都很熟悉,如果改編太大,很容易顛覆大家的認知。嘗試過幾個版本後,選擇了現在這個版本。

我們從洪七公、段智興出生剛滿月至6、7歲時各自生活的處境講起,但主要講述的還是他們 20 多歲初入江湖冒險的奇遇。

段智興出生在大理的皇室家庭,而洪七是一個乞丐收養的孩子。成年後,這兩個有著不同嚮往和追求的孩子,命運交織到一起,攜手闖江湖。洪七公學會降龍十八掌,段智興學會了一陽指。在華山論劍之前,他們就進行了一場對決。

在這個單元里,我們沒有刻意講他們如何成為英雄,主要想表達的是他們帶著自己對江湖的理解初入江湖,看到了顛覆想像或者說讓人失望的江湖,然後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建立他們認為正義的東西。這段經歷和成長,影響著他們成為後來的「南帝北丐」。

沒有刻意講述如何成為英雄

原著《射鵰英雄傳》里的洪七公是耿直可愛的豪俠,南帝則是沉默寡言的高僧。但在劇版《南帝北丐》里,大家會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比如我們對洪七公為什麼叫
「洪七」 做了一定的補充和創作,包括洪七的 「七」 是什麼寓意也有描述,其實他的身世和命運還挺悲慘的。

提起金庸改編,大家可能覺得應該集中在江湖或者打鬥上,但我們把《南帝北丐》做了創新。因為從時間線上來說,《南帝北丐》在《射鵰英雄傳》這個體系里是比較早的故事,大俠們還沒有捲入那些紛爭,就像帶著觀眾去闖蕩江湖,充滿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年意氣和江湖豪氣,相對來說比較輕鬆。

拍攝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很有趣,裡面真的有很多有趣橋段。黃日華版《射鵰英雄傳》或陳小春版的《鹿鼎記》,甚至電影《東成西就》,節奏都很快,再加上這次是和何潤東、明道合作,他們兩個本來也在港台長大,《南帝北丐》的味道就還蠻
TVB 的,裡面的一些風格、節奏,都是無形之中對兒時看到的港台版金庸電影或電視劇的一種致敬。

金庸武俠不會過時,但要講當代故事

拍《南帝北丐》之前,我和團隊也討論了蠻久,因為覺得現在的年輕觀眾和我們那時候不太一樣了。如果直接把我們所熟悉的價值觀給到他們,他們一定會大惑不解。所以需要用他們的視角,去解讀那些真善美或者俠義,翻譯成他們的語言去跟他們溝通。這也是創作規律,每個時代的觀眾都會有自己時代的觀影需求和情緒特點。

在《南帝北丐》里,我們也注意和現在的年輕人做情感上的連接。有場戲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洪七公和段智興初識後,對著月亮吟詩作對,講述他們心目中的江湖。拍的時候看他們倆在鏡頭前高歌,意氣風發地暢想未來,我覺得,《南帝北丐》像是兩個步入江湖的年輕人的創業史。

劇中洪七的感情線不但讓人物更立體,解答了原著中洪七終生未婚的原因,而且三角虐戀也符合年輕人的追劇習慣

段智興的乞丐造型配上懷裡的小狗立刻就有了年輕人喜歡的萌感

金庸武俠的主題肯定不會過時,作品裡所蘊含的真善美,是幾千年來有故事開始大家就樂於接受的東西。但是講述的方式一定得有變化,用一種年輕人能夠接受或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傳播金庸武俠精神,是我們每一代影視工作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講當代的故事。

所以我覺得怎麼讓觀眾進入金庸的那個世界,才是我們要下的功夫。

明道、何潤東的少年感,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洪七公和段智興的演員選擇過程還挺讓人頭疼的。他們在這個單元里是少年,在主單元里卻是為人師的形象,所以演員首先得符合主單元的選角形象,畢竟從體量上來講,主單元有
30 集,這個單元只有 8 集。但這個單元又是一個偏原創的 20
多歲年輕人的故事。很少有年輕演員能演這樣的年齡跨度,同時兼顧演技。最後,從演技還有對原著的理解等各個方面綜合因素考量後,敲定了明道和何潤東。

當時定了兩位演員來演後,我也想過怎麼從技術性上來讓他們演的 20
多歲的年輕人更可信。沒想到,從第一天開始,他們通過演技,居然就把角色的少年感演出來了。那一刻讓我相信,好演員真的是能用演技征服年齡感的。這是兩位演員給我的驚喜。

何潤東和明道不需要技術加持就演出了角色的少年感

我和明道、何潤東都是第一次合作,他們真的非常好。專業度高,素養也非常好,演戲就是真聽真看真感受。劇中有很多打戲,都是真打,他們全都自己做。對創作他們都充滿熱情,明道對金庸作品的很多橋段都能倒背如流,何潤東也很喜歡和我聊角色,他說在這個單元,自己為角色找了很多少年的那種感覺,但到後期中老年,他就得很收著往內心上去演。

包括在現場的配合和互動,他們都讓我覺得非常舒服,很親切。我們在現場幾乎每一場戲都有很多突發靈感的創作,已經形成了一種創作風格:就是兩個演員,他們本身經驗非常豐富,每一場戲都是他們先演一遍,我看完馬上提意見,說我們加些什麼,他們就很能心領神會。所以,這個單元會有很多創新和讓人驚喜的東西。

我認為他們身上保留了傳統手藝人身上的優良傳統,讓人合作起來很愉悅。後來我常給朋友談起,我覺得他們特別好的地方,就是還能保持很好的初心。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演出那種少年感的原因,在他們身上看不到那種過於疲憊的演員狀態。大家真的可以去看看他們在劇中的表現,那個少年感,很多人可能沒法想像,他們真的看上去就是大男孩。

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項目,做出更好的項目

近些年我拍攝了《贅婿》《與鳳行》《大奉打更人》《折腰》等,我們每個項目都會經過嚴格挑選,主要是看劇本的內容。

目前階段,古裝劇是我的興趣所在。所以我更傾向於,選一發自內心想去干,能享受其中的項目。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項目中時,就會產生很多的奇思妙想。

這幾年選擇的項目可能正好符合市場的需求,也匹配了現階段的創作熱情,觀眾希望看到一些輕鬆的有年輕感的創新的東西,正好我能給予,兩者產生了融合。

但我也知道,它不會是一直持續的,包括我的狀態,就像跑步可以衝刺一段,但不可能一直用一個很快的速度跑完馬拉松,可能再過一兩年,隨著心境或人生感悟、追求的變化,市場上也有了一定的飽和,我也會再去尋求其他創作題材。

但不論什麼題材,我這些年唯一的感受就是,得自己喜歡它,觀眾才可能會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