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捧殺郭汾陽,求著郭麒麟繼承家業,52歲的郭德綱暴露了真面目

明明是一個父親,同樣生活在富貴家庭。

但郭麒麟和郭汾陽卻有天差地別的童年。

捧殺郭汾陽,求著郭麒麟繼承家業,52歲的郭德綱暴露了真面目

郭麒麟的童年幾乎是沒有尊嚴的,父親一直致力於挫折教育,讓他蹲在樓梯上吃飯,為了讓他學相聲直接辦理退學。

而郭汾陽卻生活的十分幸福,可以挑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很多人都說,郭德綱根本不愛郭麒麟。

直到今天,網友才發現,郭德綱的「私心」不簡單。

前幾天,郭德綱來河北演出,竟然帶著小兒子一起現身。

才10歲的郭汾陽在現場一出現,就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他的體型隨了媽媽王惠,不僅壯,身高也不像是10歲的孩子。

更讓人詫異的是,一直以「家教嚴」引以為傲的郭德綱,竟然允許孩子小小年紀就打了耳洞。

這簡直是溺愛非常了!

其實,郭德綱對這個小兒子的溺愛從來都不加掩飾。

他對待兩個兒子的教育,一直是兩套標準。

小時候,因為郭德綱要四處演出,郭麒麟是在天津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

甚至6歲之前都很少能見到父親。

按道理說,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應該是有一種虧欠感的。

再加上他自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吃了不少的苦,更應該給孩子撐起一片天。

但沒想到,他對郭麒麟卻是異常嚴格。

把孩子接到北京之後,就開始立規矩。

吃飯的時候不能吃肉只能吃菜,不讓上桌,只能去樓梯間里吃,飯桌上有好吃的要先緊著師兄,等大家吃夠了吃飽了他才能吃。

如果郭麒麟不小心犯個錯誤,他偏要人多的時候當眾批評,而且人越多說的越來勁。

美其名曰,把他的自尊全部打掉,欺負夠了,這樣以後他進了社會,就不會再吃虧了。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郭麒麟,確實如他所說,自尊碎了一地。

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在節目上對自己的「教育成果」洋洋得意的父親,到了弟弟那裡,卻完全變了一個模樣。

對於小兒子,郭德綱是這麼說的:在家裡我基本上不管他,經常忙工作不回家,陪孩子的時間也少,疼他還疼不過來呢,哪捨得管啊。

不知道郭麒麟聽見這話是什麼想法,反正就連觀眾都沒有辦法接受。

同樣都是他的兒子,同樣的不陪在身邊,一個跟著爺爺奶奶,一個跟著親媽媽,最後他反而覺得虧欠的是那個跟著媽媽長大的孩子。

也難怪郭麒麟至今對自己的童年無法釋懷。

小時候,他做什麼都要看父親的臉色,為了讓他學相聲連初中都沒有上完,就給他辦理了退學。

而弟弟郭汾陽呢,卻想怎麼搗蛋就怎麼搗蛋,為了讓他上學,郭德綱甚至直接把家安在了天津。

剛出道的時候,郭麒麟給岳雲鵬專場助演,結果冷場了,郭德綱不僅讓他公開道歉,甚至半夜還在罵他,把他的臉面摁在地上狠狠摩擦。

而郭汾陽呢,郭德綱最重視的舞台,他想怎麼跑就怎麼跑,即使父親正在演出,他也敢跑到舞台上隨便搗蛋。

即使這樣,郭德綱也只會看著他寵溺的笑,然後跟觀眾驕傲的介紹,這是自己的兒子。

這麼來看,對待兩個兒子何止是兩套標準,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看郭德綱這麼愛這個小兒子,所有人都覺得,德雲社少東家的身份,一定就是郭汾陽的。

哪承想,近期他接受採訪的時候卻說,自己「求」著郭麒麟回家接班,人家都不來。

聯想之前的種種,很多人都覺得,難道郭德綱對自己的小兒子是「捧殺」?

也許從一開始就看出了他沒有這個文藝細胞,又或者覺得他沒有接班的能力,對他最大的期望就是當一個會吃會喝會玩的富二代就行了。

而對郭麒麟的期許就比較大,所以要求也就更加嚴格。

如果是這麼想也比較合理,富貴人家的公子哥多麼好當啊,拼事業那是費心費腦的活兒。

反正現在他們家也不缺錢花了,這個累從小養尊處優的郭汾陽也未必能受得了。

不過對於父親的這個打算,郭麒麟卻不是這麼想的。

在他來看,這個班不是那麼容易接的。

從小父親對他實行的就是打壓式教育,德雲社大部分也是他的師兄。

少東家的這個身份一開始沒有給他,他自然也沒有威信。

更重要的是,這不是郭德綱一人說了就能算的事。

雖然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說,王惠想把法人的身份給郭麒麟,讓他直接回來接班。

但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法人只是「扛雷」的,真正賺錢的是公司的股東。

而德雲社的股份99%都捏在王惠的手裡,生下的1%則是王惠的娘家人。

上沒有股份,下鎮不住局面,只有一個空頭法人,這哪裡是從天而降的餡餅,明明就是誰都不想接的燙手山芋。

這麼來看,郭德綱也是心有餘力不足,即使是他一手培養起的接班人,如今事業也已經做到了出類拔萃,但股份在王惠的手裡捏著,他也不過是一個被架空了的門面。

要麼說二婚夫妻各有各的小算盤,郭德綱溺愛小兒子,是在給大兒子找機會,但王惠死死的捏住股份,他也無可奈何。

說到底,德雲社的接班人之爭,從來不是郭麒麟和郭汾陽的「戰爭」,而是老郭兩口子在鬥法呢!

郭德綱看重的是,這個品牌能走多遠,而王惠則更實惠,看重的永遠是手裡的利益。

最聰明的就是郭麒麟了,現在他在娛樂圈早就有了一席之地,完全不用摻和進這一堆事兒裡面,做好當下的工作,才是最好的選擇!

參考信源: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