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市场又进入了寒冬期,上映新片票房一个比一个惨淡,黄晓明主演电影《阳光俱乐部》赶在周末上映,日票房勉强突破百万,预测票房连一千万都不到。

比票房表现更糟糕的,还有《阳光俱乐部》的口碑,两大购票平台观影反馈都只有三位数,但差评比都快要一比一了。



一般情况下,能够在冷档期花钱看电影,还是看一部上映没多久且票房、评价都不多的新片,本身还是多多少少对片子主创有些好感或者期待的,结果《阳光俱乐部》还是收获了占比极高的差评,只能说晓明哥又让人失望了。

这里正好提醒各位一句,《阳光俱乐部》乍一看像是一部喜剧片,其实从剧情到题材都不好笑,更偏向文艺片,故事涉及生老病死,黄晓明饰演的男主低于正常人水平,人到中年面对母亲身患重病,他把希望寄托于成功学俱乐部,和祖峰饰演的医生哥哥形成鲜明对比。

就《阳光俱乐部》剧情简介看,又是一部典型冲奖电影,关注特殊群体、侧重人文关怀,黄晓明再次为角色牺牲,快速增肥快速减重,在电影中挺着个大肚子蹦蹦跳跳,换来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两大奖项提名。

黄晓明拿到奖项提名的时候,《阳光俱乐部》甚至没有正式上映,虽说符合评奖规定,正如观众所质疑的,你们电影圈是不是有点太过自娱自乐了。

预测票房不到一千万的片子,差评几乎占一半,主演票房号召力约等于没有,市场不买账、普通观众不买账,难不成黄晓明的演技是仅评委可见?

《阳光俱乐部》的糟糕成绩还引发了网友进一步讨论,想说这阵子老牌电影咖都怎么回事,不是撤档就是扑街,放眼望去一个个全担不起票房。

舒淇新片上映一天就撤档、陈坤新片上都没上就撤档、黄晓明新片6月撤档了一次,好不容易上映了差评如潮——从大花到中生,票房号召力越来越差,掐指一算,黄晓明主演电影都连扑三部了。

从《最后的真相》5000多万到《戴假发的人》400多万,再到《阳光俱乐部》正在扑街中,黄晓明好久都没有主演商业大片了,不是参演主旋律电影,就是沉迷小众题材,想要靠着折腾自己拿个奖,不过两年时间,他的票房号召力从破亿都难变成了破千万都难。

如果说《戴假发的人》成绩不佳是被叶珂风波影响了,那《阳光俱乐部》又是怎么回事,黄晓明和叶珂都分手了呀!

目前有网友提出了一点个人看法,那就是曾经拿过十几亿票房的老牌电影咖本身就没有票房号召力,包括黄晓明在内,他们只是赶上了好时候,那些年连综艺大电影都能有五亿、十亿的票房呢。

随着大众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社交属性减弱,除非质量特别优秀,不然观众很难因为某一个明星去看电影了,这是全球影坛都需要思考解决的行业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