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友在海南拍到的張嘉譯,我心裡咯噔一下。 照片里,他彎腰快成90度,走路得撐著膝蓋喘氣,花白的頭髮被海風吹得亂糟糟。
有人算過,他1米78的個子,現在駝背到看著只有1米6出頭,像被無形的繩子捆著脊梁骨。
更扎心的是,這位曾經年入7550萬的「叔圈頂流」,如今連站直都成了奢望。
強直性脊柱炎,這病名字聽著就嚇人,俗稱「不死的癌症」。 張嘉譯25歲確診,到現在整整30年,病情一年比一年凶。
這種病是慢性炎症,慢慢把關節變成「鐵板」,最後連彎腰撿東西都得靠人扶。?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熱水沖背半小時,不然根本動不了。?拍《白鹿原》時,他得提前吃止痛片,再用熱毛巾裹住腰才能開工。
這病疼起來不是短暫的刺痛,而是從骨頭裡透出來的鈍痛,像風濕一樣陰魂不散。
去年有粉絲想和他合影,他努力想挺直腰,結果三秒就疼得垮下去,眉頭擰成了疙瘩。 難怪網友說:「錢再多有什麼用? 連好好走一步路都是奢望。
」
娛樂圈有個怪現象:某些演員劃破手指都要買熱搜喊「敬業」,而張嘉譯疼到站不穩卻從不說苦。
拍《裝台》時,他非要親自扛20公斤的道具箱,連拍八條,最後癱在車裡說不出話。
合同里,他從不寫「因病可延期」條款,理由是「演員不能耽誤進度」。
別的「叔圈頂流」在綜藝里炒人設,他卻一年拍七八部戲,吊威亞摔到腰椎變形也不吭聲。
有場吃面戲,他連吃六碗,導演喊卡後衝去催吐——這種「自虐式」敬業,在替身泛濫的今天簡直像個神話。
更諷刺的是,當年還有人模仿他走路的「社會步」,後來才知道那是病痛折磨出的姿勢。
張嘉譯的爆紅像一場遲到的審判:39歲才憑《蝸居》翻身,之前跑了20年龍套。
最慘的時候,他連房租都交不起,武戲替身的活兒也接,摔得渾身青紫。 好不容易紅了,身體卻垮了。
現在他長居海南,靠溫暖氣候緩解病痛。?偶遇照片里,他穿著老頭衫,手串勒在浮腫的手腕上,和普通遛彎大爺沒啥兩樣。
妻子王海燕陪著他,疼得整晚睡不著時就給他按摩到天亮。 有人說他「過氣了」,可他卻成立了強直性脊柱炎公益基金,幫病友找治療方案。
張嘉譯的遭遇撕開一個真相:娛樂圈把演員當「消耗品」,高強度拍戲卻少有人關注他們的健康。
業內調查顯示,劇組若能拿出預算的5%做健康管理,事故率能降40%。 可現實是,多少人還在透支身體換片酬?
他曾在節目里苦笑:「如果重來,我一定更珍惜身體。
」現在他拍戲標準變成「能坐著不站著」,但去年拍《少年派2》時,他仍堅持站著演完會議室戲份。
有人說他傻,可我覺得,這是老派演員的倔強——戲比天大,命能熬。
結尾留問:
張嘉譯的腰彎了下去,但他撐直了演員的風骨。
當我們在熱搜上追逐「凍齡神話」時,是否也該問問:這個急著造神又毀神的圈子,到底欠這些咬牙硬撐的老戲骨一句道歉?
如果換作是你,願意用一生的健康,去換一場遲來的爆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