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 11 月

被"發腮"的張一山驚艷,33歲終於成熟

最近,張一山一張照片,把好多人給看愣了。

照片里的他,臉頰明顯比以前飽滿,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發腮」了。可怪就怪在,不但沒變醜,反而多了一種說不出的味道。

網友們炸了鍋:這還是那個瘦得像猴兒一樣的「劉星」嗎?怎麼年紀越大,反倒越有型了?

這事兒真挺有意思的。在滿是帥哥美女的娛樂圈,張一山這張臉,從小就不佔便宜。

「這孩子長得太猴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年《家有兒女》選角的時候,宋丹丹老師第一次見他,心裡是有點打鼓的。

為啥?就是覺得這孩子長得有點「猴相」,不夠「正」。

確實,張一山那會兒,瘦,精明,眼神里全是機靈勁兒。這種長相,演個鬼馬的「劉星」是絕配。

但這也給他定了性。

說白了,從一開始,他就不是靠臉吃飯的那一撥。他的路,從13歲起就只有一條:認認真真當個演員。

演完劉星,他火遍全國。可「火」的代價,就是所有人都只認劉星,不認張一山。

他去考北京電影學院,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他想當個真正的演員,不是一輩子只演「劉星」的童星。

靠「狠勁兒」吃飯,差點把自己玩完

為了撕掉「劉星」的標籤,他真是下了狠勁兒。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餘罪》。

那部劇里,張一山演的卧底,那股子又痞又狠的勁兒,讓所有人眼前一亮。大家才發現,原來「劉星」身體里,還藏著這麼大的能量。

尤其是那場經典的哭戲,青筋暴起,鼻涕眼淚一起流,那不叫演戲,那叫拚命。

他成功了。

《餘罪》讓他一夜之間從「國民兒子」變成了「演技派小生」。可問題也來了。

這種「爆髮式」的演法,成了一把雙刃劍。

他太想證明自己了,想抓住一切機會。結果呢?他接了那個誰碰誰燙手的角色——韋小寶。

摔了個大跟頭,他用了個「笨辦法」

演韋小寶,他想複製《餘罪》的成功,結果用力過猛,演砸了。

網上罵聲一片,最狠的一句就是:「這不就是穿古裝的劉星嗎?」

他拼了命想逃離的影子,在他最春風得意的時候,又回來了。這一跤,摔得太重了。

那段時間,關於他暴瘦、狀態差、私生活混亂的新聞滿天飛。好像一下子,這個人就要從圈裡消失了。

面對這種困境,一般人可能會趕緊找個好劇本翻身,或者上綜藝刷刷臉。

張一山沒這麼干。他選了一個最「笨」的辦法。

他把自己藏了起來,一頭扎進了話劇舞台。一待,就是整整兩年。

兩年不見,怎麼還「長開了」?

他演的話劇叫《一地雞毛》。這戲有多難?

兩個小時,他一個人要演18個角色。從二十多的小年輕,演到七八十的老頭。全靠聲音、形體和最細微的表情去切換。

這期間,沒有媒體,沒有熱搜,只有排練廳里日復一日的練習。他把自己掏空,再一個角色一個角色地填滿。

這根本不是在演戲,這是在修行。

等他再出現在大家面前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那個瘦削的少年不見了,他的臉變得飽滿,下頜線也更清晰了。就是我們開頭說的「發腮」。

可這種「發腮」,不但沒讓他顯胖,反而把臉上那股「猴氣」給磨沒了,換來的是一種經過沉澱的英氣和穩重。

很多人驚呼,33歲的他,骨相的優勢才真正顯出來。他的臉,好像終於追上了他的演技。

現在這張臉,才叫「剛剛好」

今年,他的新劇《在人間》播了。

鏡頭裡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急吼吼地去「演」,他整個人鬆弛了下來。角色的情緒,收放自如。

你看著他,會覺得他就是我們身邊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正在經歷生活捶打的男人。

回過頭看,張一山的路,其實特別簡單。

他不是天才,也沒長一張老天爺追著喂飯吃的臉。他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地去演,去學,去摔倒,再去爬起來。

他曾經因為長得「不帥」而自卑,也曾因為演得「太狠」而翻車。但時間,最終給了他最好的禮物。

它讓張一山的演技和他的臉,在33歲這一年,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這張寫滿了故事的臉,現在演什麼,我們都信了。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