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 7 月

习近平奉行「普廷主义」 中俄矛盾恐成全球稳定最大隐忧

俄罗斯总统普廷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9日一同出席莫斯科红场举行的俄军胜利日阅兵式。(美联社)

俄罗斯总统普廷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9日一同出席莫斯科红场举行的俄军胜利日阅兵式。(美联社)

〔编译陈成良/综合报导〕《华尔街日报》7日评论指出,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近年来积极推动实现「中国梦」,强调收复历史上被列强割让的领土与主权,俨然奉行一套与俄罗斯总统普廷极为相似的民族复兴战略。该报直指,随著习近平实际上采纳「普廷主义」,中俄两个专制大国间的潜在领土冲突,恐将成为未来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胁。

普廷近年强势主张俄罗斯对前苏联领土拥有恢复权,从2008年入侵乔治亚、2014年并吞克里米亚,到全面进攻乌克兰,皆展现出俄方对「帝国疆域」的强烈执念。而习近平则在对台湾、香港与南海主权问题上持续施压,同时也将矛头悄然转向俄中边境的历史争议,包括外东北地区(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归属问题。

评论指出,导致双方战略碰撞的核心在于19世纪中俄签署的《瑷珲条约》(1858年)与《北京条约》(1860年)。这两份条约在清朝国势衰微下被迫签署,不仅割让外满洲、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大量土地予俄罗斯,还赋予俄国人治外法权、低关税与航权特权,甚至重新开放鸦片贸易,被视为中国「百年屈辱」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将矛头对准这段历史,代表他视中俄当年的「不平等条约」与西方列强如出一辙。报导认为,这类民族复仇式的地缘目标,不仅限于台湾或香港,也涵盖中国北方失土,包括蒙古、中亚与西伯利亚地区。

在经济层面,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大举进入中亚、蒙古与俄远东地区,发展矿业、能源与铁路连通专案,逐步削弱俄国对这些区域的影响力。评论形容,这种渗透不啻为新型态的地缘政治扩张,使俄国传统势力范围逐渐向北京倾斜。

报导援引已故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观察指出,19世纪的沙皇俄国早将清帝国的崩溃视为「肢解中国」的机会,并将满清疆域纳入其势力范围。如今,习近平则似乎正试图反向重塑帝国疆域,把中国在边陲地区的失土视为复兴指标之一。

在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争泥淖之际,专家警告,若北京选择进一步挑战历史疆界,中俄关系可能出现根本性裂痕。报导直指,这两个以强人领袖为主的专制政权,其民族主义与历史修正主义的结合,恐将引爆另一场潜在的地缘冲突危机。

来源:自由时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