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全球天文迷協力!公民科學家助證實400光年外「溫和巨行星」

美國航太總署(NASA)釋出示意圖,描繪氣態巨行星 TOI-4465 b 繞行母恆星的景象。這顆行星距地球約 400 光年,由全球公民科學家接力觀測協助確認其存在。(圖取自NASA專頁)

美國航太總署(NASA)釋出示意圖,描繪氣態巨行星 TOI-4465 b 繞行母恆星的景象。這顆行星距地球約 400 光年,由全球公民科學家接力觀測協助確認其存在。(圖取自NASA專頁)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在一場結合專業與業餘力量的全球天文協作中,科學家證實發現了一顆名為「TOI-4465 b」的系外氣態巨行星。根據《SciTechDaily》)報導,這次的成功確認,高度依賴全球14國公民科學家的關鍵貢獻,此發現也為研究行星系統的形成演化提供了罕見樣本。

這項發表於《天文學期刊》的研究,源自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捕捉到的一次性凌日訊號。然而,要證實這顆距離地球約400光年的行星,必須觀測到第二次凌日,但其軌道周期長達102天,觀測機會極為難得且易受天候影響。

為克服挑戰,研究團隊組織了一場國際觀測行動,號召了來自10個國家的24名公民科學家。這些天文愛好者使用自己的望遠鏡進行接力觀測,其提供的數據成功補充了專業天文台的資料,對此次確認至關重要。研究主導作者、新墨西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艾薩克(Zahra Essack)稱此為「公民科學與全球合作力量的絕佳範例」。

「TOI-4465 b」是一顆獨特的氣態巨行星,其半徑比木星大25%,質量卻接近木星的六倍,密度極高。其溫度範圍介於攝氏200至400度之間,屬於相對溫和的巨行星。

艾薩克指出,發現這類「長周期巨行星」意義重大。它們能作為極端的「熱木星」與太陽系內的「冷木星」之間的橋樑,幫助科學家理解行星系統的形成演化。

此外,其巨大的尺寸與相對涼爽的溫度,也使其成為未來使用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進行大氣光譜分析、以了解其大氣組成的絕佳候選者。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