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3 8 月

年輕人帶動德國書市成長 探索AI簡化營運成趨勢

德國書市去年成長1.8%,年輕世代閱讀率上升為市場回溫主力。有聲書和數位通路普及,讓更多人重新與書本建立連結。論及人工智慧(AI)對出版業的影響,包括出版社、書店及物流業者正積極探索AI在簡化營運流程上的應用潛力。

德國書籍交易協會(Börsenverein des DeutschenBuchhandels)10日在法蘭克福公布年度報告的記者會指出,2024年德國整體書市營收達98.8億歐元(約新台幣3275億),年增1.8%。線上書店表現亮眼,營收成長4.4%,其中一半營收來自實體書店經營的自有網路平台。

近年德國書市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16至29歲年輕人對閱讀的熱情。根據報告,2024年德國16至19歲讀者購書人數增加近10%,20至29歲則成長約8%;相較之下,其他年齡層購書人數普遍下滑。

協會主席弗里德利克斯(Karin Schmidt-Friderichs)在公布報告記者會表示,年輕人熟悉串流與App平台、習慣通勤時收聽有聲書,也願意透過數位管道購書,是當前推動德國出版產業數位轉型的力量。

在出版內容方面,小說仍為最主要圖書種類,約佔整體書市營收33%。兒童與青少年書籍位居第二,生活與自我成長類書籍(如勵志書)名列第三。

2024年德國書籍對外授權總數達6669件,亞洲地區佔比22.8%。台灣共獲得48件授權,佔總體比重0.7%,在亞洲屬於中型市場。授權件數最多的亞洲國家依序為中國(670件)、南韓(224件)、越南(113件)與日本(86件)。

儘管越來越多年輕人透過數位管道接觸閱讀,目前德國仍有近25%兒童缺乏足夠閱讀能力,另有約20%成年人閱讀能力不及10歲孩童。弗里德利克斯因此敦促聯邦政府加強閱讀教育,擴大閱讀人口。

除了閱讀趨勢,人工智慧(AI)對出版業的影響也是記者會的焦點之一。協會總幹事馮克萊夫(PeterKraus vom Cleff)指出,出版社、書店及物流業者正積極探索AI在簡化營運流程上的應用潛力。

然而在生成式AI方面,仍存在許多法律尚未明確規範的灰色地帶,例如模型訓練過程中大規模侵害著作權的行為、假訊息的傳播,以及AI使用上的透明度問題。

馮克萊夫呼籲,政治決策者應儘速訂定清楚的法規,以防止少數大型科技公司在數位平台、資料掌控、AI訓練資源與內容流量分配等環節形成壟斷,侵蝕創作者權益與輿論多元性。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