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KBS新聞17日報導,首爾地方法院15日針對世宗大學名譽教授朴裕河的書籍《帝國的慰安婦》(Empire』s Comfort Women)引發的爭議,作出撤銷先前出版與發行禁制令的決定。這是自2014年朴裕河因該書被控告妨害名譽後,歷經11年1個月的訴訟後迎來的重大轉折。此案不僅涉及慰安婦議題的敏感歷史,也牽動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的界限。
《帝國的慰安婦》2013年在南韓出版,朴裕河試圖從學術角度重新審視日軍慰安婦議題,挑戰傳統觀點——即朝鮮慰安婦純粹是日軍受害者的說法。她提出慰安婦問題的複雜性,涉及殖民背景、經濟因素與個人選擇,試圖為解決歷史爭議提供新視角。這一觀點被部分慰安婦受害者及其支持者斥為「美化日本侵略」,傷害受害者名譽。
2014年,慰安婦受害者團體控告朴裕河書籍構成妨害名譽。2015年,首爾地方法院判決指出書中34處表述損害受害者名譽,命令刪除相關內容並禁止出版與發行。朴裕河不服判決,持續上訴,堅稱其著作屬學術研究,應受言論自由保護。
今年7月15日,首爾地方法院受理朴裕河的上訴,推翻2015年的刪除令,駁回受害者團體的所有申請。法院在判決書中指出,經刑事與民事訴訟,涉案表述已被確認不構成名譽毀損或虛偽事實,應優先保障學術自由。
法院強調,朴裕河的著作是「學術主張」,旨在批判傳統觀點並提出解決慰安婦問題的替代方案。判決文寫道:「該書試圖從殖民歷史與社會背景重新檢視慰安婦問題,屬於學術探究。即便部分表述可能具刺激性或引發誤解,但從全書脈絡看,難以認定其歪曲事實或侵害人格權。」
朴裕河的訴訟路漫長而曲折。2015年,她因名譽毀損罪被起訴,一審獲判無罪,但二審改判罰款1000萬韓元(約新台幣24萬元)。2023年,韓國最高法院推翻二審判決,發回重審,最終確認朴教授無罪,奠定此次撤銷禁制令的基礎。
法院在最新判決重申,學術研究應享有言論自由保護,特別是在歷史爭議議題上,學者有權提出挑戰既有觀點的論述。判決指出,朴裕河的表述雖具爭議,但未超出學術討論的範疇,且未故意貶低慰安婦受害者的尊嚴。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