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比歐下令美國外交官不得擅自評論外國選舉公正、公平或合法性。(歐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魯比歐17日發布內部指引,要求國務院人員停止公開評論外國選舉的公正、公平或合法性,與美國數十年來持續推廣民主選舉的做法大相逕庭。然而,人權組織批評,美國的關注可能是專制國家人民追求自由的助力,加以限制只會讓美國看不清一國的領導層。
《路透》指出,魯比歐在這份標記為「敏感」但非機密的署名備忘錄中,指示美國派駐世界各地的外交官,除非有明確且具說服力、符合美國外交政策利益的理據,否則停止透過聲明或社群平台評論各國選舉。
即使是在適當的情況下,發表評論也應簡短,聚焦祝賀當選人及共同的外交政策利益,避免評論選舉過程的公正性、完整性、合法性或民主價值觀,且應由國務卿本人或國務院發言人發布,不得在未經國務院高層明確批准下發表這類聲明。
魯比歐也引述美國總統川普5月出訪沙烏地阿拉伯時的演說內容,當時川普批評所謂「西方干涉主義者」指導中東國家如何管理自身事務,這不再是華府的事。魯比歐強調,華府會堅守民主價值,並在其他國家選擇與美國類似的路線時加以讚揚,但總統明確說,美國將與任何與自身戰略利益一致的國家建立夥伴關係。
國務院一名發言人補充道,這種做法符合政府對「國家主權」的重視。
《華爾街日報》進一步指出,川普政府此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國對施壓外國政府進行內部改革,包括允許競爭性選舉,已不再那麼感興趣。自冷戰以來,競爭性選舉一直是美國兩黨外交政策的標誌,但川普批評美國的海外干預行動,主張採取更務實的做法,減少他口中已經失敗的傳播美國價值觀的作為。
美國國務院就外國選舉發表的公開聲明,或事先警告正密切關注投票,可能會對一國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專制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反對派經常被排除在選舉之外或面臨壓迫。
華府的觀點會受到該國反對派和人權組織強烈專註,並被視為向外國政府施壓的工具。前總統拜登執政時期的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說,美國擁有一種獨特能力,可以推動他國朝更好方向發展,通常也能賦予該國公民嘗試的勇氣。
非營利組織「人權觀察」華府辦公室副主任韋德席姆(Nicole Widdersheim)說,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公眾冒著生命危險,公開反對不公平和不可信的選舉,而當地的美國大使館或許是唯一能夠揭露這些糟糕和不公平選舉過程的機構。因此,限制美國使領館監察與尋找真相的運作,只會讓華府無法看清這些國家的領導層。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