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從英國的馬鈴薯到印度的洋蔥,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已日漸輕易地便能造成全球食品價格短線飆漲。
巴塞隆納超級電腦中心主導的一項研究,首次直接證實多起極端氣候事件和糧食價格劇烈波動之間的關聯,凸顯全球糧食體系漸漸經不起環境的衝擊。
過去的研究多著眼於高溫如何導致農作物減產、供應短缺,進而推動長期糧食通膨。但最新研究發現,特定糧食會出現幅度更大的短線價格飆漲,直接推升整體通膨壓力。
像在歐洲,2022年至2023年間橄欖油價格因西班牙連年乾旱大漲五成;印度去年5月熱浪導致洋蔥價格暴漲89%;南韓高麗菜去年在夏季創紀錄高溫後,價格飆漲70%。
日本去年8月熱浪來襲,9月稻米價格上漲48%,中國大陸蔬菜價格則漲了三成。美國加州、亞利桑那州2022年11月乾旱,當地蔬菜價格也暴沖八成。
巴塞隆納超級電腦中心首席研究員柯茲表示,這些導致價格飆漲的極端氣候事件,「從歷史角度來看前所未見」。他說,這些氣溫「遠超出氣候穩定、未受人類排放影響時所能預期的範圍」。
研究發現,糧食價格飆升往往在極端天氣發生後短短几個月內就出現。研究團隊警告,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這種現象恐怕會變得越來越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