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馬來西亞政府正積極爭取將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徵收的25%關稅,壓低至相當於印尼和越南等鄰國的20%,但希望不動到電動車及外資持股等敏感議題。與此同時,印尼與美方的協議內容陸續曝光,顯示在川普政府的施壓下,東南亞國家為避免高關稅,不得不接受一系列具爭議性的條件。
知情人士說,就美國關注的高階AI晶片走私至中國大陸的問題,馬來西亞已取得進展,但首相安華派出的代表不願意延長將於12月到期、對美國制電動車的免稅優惠,因為這意味須同步給予其他國家類似待遇。
另外,美方要求大馬放寬電力和金融業的外資持股上限、減少對當地漁民的補貼並限制過度捕撈,此舉被視為干預內政。消息人士指出,馬國多數漁民屬於馬來族群,是政府重要票源。
對馬來西亞而言,與美國達成協議至關重要。官方原先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介於4.5%到5.5%間,未來將依最終關稅水準進行調整。美國去年對馬來西亞的商品貿易逆差達248億美元。
在東南亞其他國家方面,路透報導,印尼主權財富基金Danantara計劃與美國工程公司KBR,簽署一份價值80億美元的合約,在印尼境內建造17座模組化煉油廠。此案是印美新簽貿易協議的一部分,協助促成美方將擬對印尼課徵的稅率從32%降至19%。
印尼化工紡織巨擘Indorama則擬赴美投資20億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開發藍氨項目,但需稅收抵免政策支持才能推進。川普上周表示,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印尼還將向波音採購50架客機。文件顯示,航空領域對美採購總額達144億美元。
文件顯示,印尼與美國的潛在交易規模可能高達340億美元。
另據彭博資訊報導,越南7月初意外接獲美方告知,適用20%的關稅稅率,越方原本預期可獲得較優惠條件。河內當局上周表示,目前仍在磋商條款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