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稀土出口作为国际政治筹码,澳洲学者表示,面对中国的价格操纵及掌握加工程序挑战,与美国、日本台湾等民主国家建立多元伙伴关系,是摆脱中国稀土产业链的必经之路,且澳洲应争取成为中国以外的替代稀土供应链。
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北澳洲战略政策中心主任柯尼(John Coyne)接受中央社访问,表示澳洲必须正视依赖中国稀土产业链的问题,初估「全球稀土供应链大约有8成由中国国有企业控制。」
柯尼分析,澳洲虽然蕴藏着大量稀土,但是澳洲目前仍然高度依赖中国的稀土加工和分离产业。他说:「目前全球的重稀土加工,几乎100%是由中国国有企业所掌握的;而且中国国企同时掌握大约全球70%到80%的轻稀土加工。」
柯尼提醒,加工和分离产业,是稀土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他说:大多数人以为,稀土产业就是采矿而已;但其实采矿的部分比较容易。真正困难的是加工;这通常需要数百个化学处理流程。
柯尼说,中国几乎全面垄断全球稀土供应链,澳洲在短期内难以赶上,这是澳洲面对中国「稀土战」的最大难题,澳洲与其他伙伴国家,虽然彼此有合作意愿,致力共同开发关键矿产的替代供应链;不过,澳洲公司往往难以立足;原因有好几个,首先,稀土元素的价格波动很大。
柯尼解释,面对中国国企操纵国际稀土市场,澳洲相关企业实在难以招架,在某些关键时刻,中国国营企业会向市场大量供应矿石,压低价格。这使得投资者在投资这类项目时,会遭遇重大困难。
柯尼进一步说,除了稀土价格及中国国企的人为操作之外,另一个澳洲企业难以克服的问题是中国垄断稀土加工技术,大部分的相关智慧财产权,也就是加工方法,掌握在中国国有企业手中。中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立法和法律,阻止分享这相关智慧财产权。所以,「即使我们能找到一家澳洲公司来开采和运输稀土元素,最终还是不得不运到中国加工。」
柯尼认为,澳洲的因应之道,主要就是在中国以外争取建立多元合作伙伴关系,澳洲拥有稀土资源,但它需要日本、印度、美国、加拿大以及台湾等国家和企业的投资;而且,澳洲需要这些国家和企业明确地表示,他们需要稀土以及澳洲的稀土加工。
曾于澳洲通讯局(Australian Signal Directorate)及防卫情报组织担任情报分析官员、目前为澳洲战略分析研究所(Strategic Analysis Australia)总监休布瑞吉(Michael Shoebridge)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表示,与其他共同拥抱民主价值理念的国家建立多元伙伴关系,是澳洲摆脱对中国稀土产业链的必经之路。
休布瑞吉说,北京当局大幅度地将稀土供应当成是胁迫其他国家的政治武器,这已经促使各国人们重新审视过去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的问题。
澳洲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关键矿产专家维沃达(Vlado Vivoda)认为,中国对稀土供应链的操控,促使世界各国致力在中国以外找寻其他替代合作伙伴,这正好让作为稀土供应国的澳洲带来了机会。
维沃达认为,澳洲的稀土虽然需要运到中国加工,但澳洲并不需要那些在中国完成加工的稀土产品;因此,和欧、美国家不同,澳洲并未因为「稀土战」而受到直接冲击,因此应把握相关机会;「澳洲是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拥有健全的法规、良好的环保纪录,是有可能建立稳定的稀土供应链。」
柯尼提到,澳洲争取成为中国以外的替代稀土供应链,目前已经有初步成果;例如目前除了有日本资金投资澳洲莱纳斯(Lynas)公司之外,更有美国资金支持莱纳斯在美国本土建立了加工中心。
维沃达和柯尼均认为,澳洲联邦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以助澳洲企业面对稀土市场受制于中国国企操纵的难题。柯尼举例如今年4月澳洲政府宣布成立「关键矿产战略储备」计划,以便调节市场供应和需求,进而让企业得以在更稳定的投资环境中营运。
澳洲联邦政府意识到澳洲稀土产业的难题;不过,休布瑞吉指出,目前澳洲政府的做法并未切中问题的要害。他强调,中国利用贸易作为胁迫其他国家的政治武器,而澳洲政府却纵容中国的这种行为。
他说:澳洲政府目前面对中国的做法,就是假装中国从来没有利用贸易胁迫澳洲;总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率领商务代表团访问中国,是没有道理的做法,将会让澳洲更加无力摆脱中国的经济胁迫。
休布瑞吉和柯尼强调,必须摆脱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并且与其他拥有共同价值理念的国家建立多元伙伴关系,澳洲稀土产业才可能有发展前景。
学者们表示,中国「稀土战」对澳洲构成挑战,但也迫使世界各国警觉,必须尽速在中国以外开辟其他稀土来源。这对于稀土蕴藏量丰富的澳洲来说,无疑是一项机遇;至于澳洲是否能够把握这项机遇,关键在于澳洲是否能够摆脱对中国稀土加工和分离产业的依赖。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