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0 7 月

「AI 炒作」是否轉化為實際回報?大摩:這三個產業最顯著

投資人亟欲知道,數十億美元的人工智慧(AI)投資,能否為企業帶來實際回報。對此,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大摩最新調查顯示,企業對AI的應用與採用,很明顯都在提升。其中又以金融、房地產及消費性產品業最為突出。 

Business Insider報導,該份報告指出,金融部門在最近幾個月中,已可見到與AI相關的獲益增加。其中,採用AI的保險公司數量,已從今年1月的48%,成長至71%。同期,採用AI的金融服務公司,也從66%增至73%。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7月發表的「AI採用者調查」中寫道:「在我們針對400家在自家產品中使用生成式AI的企業,所進行的專屬調查中,金融公司在成本及營收線方面,都表現出了最多唾手可得的機會。」金融業者大量投資AI能力,以將客戶服務自動化,並加強風險管理與合規協定。

摩根士丹利也發現,幾乎30%的耐久性消費品及服飾業者,增加了其AI使用,或對AI技術的參與度。約10%這類消費性產業的股票中,AI重要性有所提升,表示AI在這些股票的核心投資論點中,已愈發重要。

總體來說,被摩根士丹利認為是「AI採用者」的耐久性消費品及服飾公司,比率從20%提升至44%。在消費性產品部門中,對AI的採用,很大一部分用於供應鏈優化,比如目標百貨(Target)及沃爾瑪(Walmart)等零售商,均應用AI技術來管理存貨。

在不動產領域,32%的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現在對AI的使用高於1月。摩根士丹利美國REITs及商業不動產業研究主管坎登(Ron Kamdem)稱,在公共REIT和商用不動產服務領域的52.5萬個職位中,約37%的任務可以被自動化。在不動產業中,租賃服務、房地產管理及風險管理等領域,在AI協助下,也都能更具效率,而該產業中,AI帶來的最大效益,來自於仲介及服務部分的自動化。

摩根士丹利也補充,在獲利修正部分,應用AI的公司顯著領先於那些尚未使用此科技的公司;分析師寫道:「有明確跡象顯示,企業由人工智慧重要性,而產生超額報酬,這可以從相對價格表現及獲利修正上看出。」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