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昨天举行一年一度骄傲游行,气氛欢愉热烈,宛如一场全民参与的盛会。市民携家带眷上街,有人提供「爱的抱抱」,台湾队也不缺席,与数十万人一同游行,展现对性少数与多元价值的支持。
柏林骄傲游行(Christopher Street Day,CSD)自1979年举办至今,已成为柏林夏季最热闹的活动之一。民众不仅藉这个机会表达对LGBTQ+群体(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双性人、酷儿、其他未明确提及的群体)的支持,也会呼朋引伴、携家带眷参与这场大型派对。
今年CSD主题为「不再沉默」,呼吁社会正视性别歧视与仇恨暴力。活动前夕,德国政界因是否应在国会大厦前升起象征LGBTQ+的彩虹旗,展开激烈辩论。
联邦议会议长克洛克纳(Julia Klöckner)以违宪为由否决提案,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则回应「国会不是马戏团」,引发不少公民团体反弹。
与此同时,柏林市政府等地方机关选择在CSD当天悬挂彩虹与骄傲旗,柏林地铁公司BVG更特别把「国会大厦」地铁站出口漆成彩色,表达对性少数群体的支持。
游行气氛欢愉,比起抗争,更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假日活动。从明斯特(Münster)到柏林参加CSD的Ben在这天高举Kisses & Hugs的标语,向需要温暖的人提供免费「爱的抱抱」。
他告诉中央社,每年参加CSD都会以这种方式和陌生人互动,他认为「拥抱是一种简单又直接的传递爱的方式」,看到陌生人因为自己的一个拥抱露出笑容,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游行中也可见台湾身影,由德国台青团、德国台湾协会与欧洲挺台健走协会组成的「台湾队」,高举写有台湾字样的彩虹旗沿街前进,展现台湾对性少数与多元价值的支持。
队伍中,旅居柏林的自由业者蓝伊表示,她连年参与CSD,明显感受到国际社会对台湾的关注与友善提升。当队伍高喊Taiwan时,路旁群众热情回应,「那种团结与被看见的感觉,真的很重要」。
特地从台湾飞来柏林参加游行的Lawrence和卡尔分享他们的观察。Lawrence指出,与台北同志大游行相比,柏林CSD少了许多强调诉求的标语,整体氛围更像一场嘉年华,反映出社会对LGBTQ+族群的支持已迈入另一个阶段。
卡尔则对柏林骄傲游行的「常态化」印象深刻。他说,路上许多牵著小孩的家庭也加入游行,整座城市都在参与。他认为,柏林展现出对多元性别的尊重已成日常,性少数群体不需刻意表现或高声呐喊让自己的诉求被听见,能自在做自己。
柏林长年被视为全球酷儿族群的避风港。市长魏格纳(Kai Wegner)在CSD开幕式表示,柏林市政府未来将近一步支持与推动德国国会修宪,将「性别认同」正式纳入德国宪法保障。
依据德国基本法第3条,公民不得因性别、种族、语言、出身、信仰或政治立场而受歧视。酷儿团体多年来呼吁,应进一步将「性倾向」与「性别认同」明文列入宪法保障对象。
魏格纳指出,当今世界多地仍有针对LGBTQ+群体的歧视与迫害,从迦纳、乌干达到波兰,性少数仍面临法律与暴力的双重压力。他强调,「柏林将持续作为全球受打压的性少数群体的安全港湾」,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酷儿。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