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與柬埔寨領袖在馬來西亞舉行停火談判,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會後宣布泰柬兩國無條件停火。東南亞學者表示,東協角色雖在衝突初期不顯見,但輪值主席國斡旋促成停火,顯示東協有其區域影響力。
聯合早報報導,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輪值主席國。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助理教授張麗珊指出,馬來西亞願意並積極促成談判,表明輪值主席國在地區安全方面可以發揮作用,尤其是在成員國之間。
至於柬埔寨在24日衝突爆發時向聯合國求助,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認為,任何國家在受到侵害時,求助於聯合國安理會是最直接有效的作法,但東協在經濟和安全問題上仍發揮作用,而東協早在2011年的泰柬邊境衝突時就曾介入調停。
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課程助理教授駱明輝表示,這次和談是基於泰柬雙方有意降溫、安華積極斡旋,以及美中對衝突雙方施加影響的結果,「東協確實扮演一定的角色,但更多是出於馬來西亞作為輪值主席國的身分」。
報導指出,東協運作方式仰賴成員國之間的共識,而非具備顯著機制,加上秉持不干涉內政原則,也構成它在應對區域衝突時的局限。自緬甸2021年發生內戰以來,東協難以介入調解。
泰柬兩國近日因古廟爭議爆發邊境衝突。張麗珊與其他學者表示,若中國、美國或其他大國在東協缺席下介入調停,甚至取代東協角色,將進一步削弱東協的中心地位,「這場危機不僅是邊界爭議或古廟象徵意義的問題,更是對東協信譽、凝聚力及機制有效性的考驗」。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