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8 9 月

第三所和解常春藤盟校!布朗大學支付15億元、願配合川普政府政策

美國布朗大學在川普政府針對全美頂尖學府施壓的行動下,於30日與政府達成協議,承諾在十年內向所在地羅德島州的勞動力發展計劃支付5000萬美元(摺合新台幣15億元),並須配合川普政府在跨性別運動員與「以能力為基礎」招生政策等議題上的政策方向,成為一個月內第三所與白宮達成協議的常春藤盟校。

紐約時報報導,布朗大學獲得川普政府承諾,不會利用這項協議來「干預布朗的課程或學術言論內容」。協議同時要求川普政府恢復近幾個月所凍結的數百萬美元聯邦研究資金,同時成功避免由獨立監察人監督協議執行。

政府官員曾指控布朗大學縱容反猶主義,原因是該校因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爭,成為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的場地。布朗校方則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並希望此協議能結束數月以來的動蕩。

布朗校長派克森(Christina H. Paxson)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這份協議「維護了布朗學術基礎的完整性,,並使我們這個社群能在經歷一段極具不確定性的時期後繼續前行。」

川普政府將此協議形容為一場意識形態上的勝利,教育部長麥克曼(Linda McMahon)在聲明中表示,這項協議將成為「川普政府長遠功績」的一部分,並「將惠及未來數代的學生與美國社會。」她還指出:「川普政府正成功扭轉我國高等教育機構長達幾十年被覺醒意識形態挾持的局面。」

川普政府此前已與賓州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簽訂協議,目前正與哈佛大學在內的其他學校進行協商。不過,派克森就與其他大學領導人一樣,面臨是否要與白宮談判的棘手抉擇。許多學術界人士猛烈批評政府手段,將其比作全球威權政權的做法。布朗如今達成協議,也讓該校面臨屈服於川普政府的質疑聲浪。

紐時指出,派克森似乎預見到可能的反彈,仍在公開信中強調這份協議的重要性,並說明布朗為何選擇談判。她指出:「我曾表明,布朗應該履行其倫理與法律責任,同時堅定捍衛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無論是作為一所大學這個機構,還是作為我們社群中的個體成員。」這份協議則讓布朗能夠「同時滿足這兩方面的責任」。

美國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的布朗大學校園,攝於2020年10月。資料照片。美聯社
美國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的布朗大學校園,攝於2020年10月。資料照片。美聯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