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欧洲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威胁,波罗的海三国、波兰与芬兰决定退出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条约。尽管这类武器造成的伤亡已大幅下降,但此举仍可能危及数十年来的进展。
2025年3月18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等国的国防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拟退出《渥太华条约》(Ottawa Treaty,全称为《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地雷的公约》)。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条约禁止使用、生产、储存和转让杀伤性地雷。自1997年该条约设立以来,还从未有任何国家退出。紧跟在后,4月1日,芬兰也宣布将退出该条约。
这五国为何决定退出该条约?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芬兰等五国均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员,且与俄罗斯或其盟国白俄罗斯接壤,他们在声明中将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列为退出《地雷禁止条约》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安全情势持续恶化的背景下,这些国家表示,不愿放弃视为军事威慑工具的武器。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称,这一决定发出“明确无误的信息”,表明他们“已准备好动用一切必要手段”捍卫自身。 上述声明发布之际,正值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出于对美国可靠性的担忧,正在寻求强化自身的防御能力。美国总统川普多次暗示,若北约盟国未履行军事支出义务,美国可能不会出手保护。
此外,一些军事大国从未签署《渥太华条约》,包括中国、印度、伊朗、以色列、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美国。截至目前,在联合国承认的193个国家里,已有165国签署了该条约。
联合国指出,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中使用了杀伤性地雷,乌克兰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地雷最密集的国家。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则表示,乌克兰军队可能也使用了这类武器。
为何退出的决定引发争议?
这五国的决定引发了国际人权倡议者和非政府组织的强烈抗议。多年来,这些团体一直在为推动《渥太华条约》的签署与落实而努力。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称这些国家的举动“可能削弱对平民的保护,并破坏20多年来拯救了无数生命的这一国际规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