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7 9 月

為何五個歐洲國家希望重新允許使用殺傷性地雷

面對歐洲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波羅的海三國、波蘭與芬蘭決定退出禁止殺傷人員地雷的條約。儘管這類武器造成的傷亡已大幅下降,但此舉仍可能危及數十年來的進展。

2025年3月18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等國的國防部長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擬退出《渥太華條約》(Ottawa Treaty,全稱為《關於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及銷毀此種地雷的公約》)。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條約禁止使用、生產、儲存和轉讓殺傷性地雷。自1997年該條約設立以來,還從未有任何國家退出。緊跟在後,4月1日,芬蘭也宣布將退出該條約。

這五國為何決定退出該條約?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和芬蘭等五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且與俄羅斯或其盟國白俄羅斯接壤,他們在聲明中將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列為退出《地雷禁止條約》的主要原因。

在歐洲安全情勢持續惡化的背景下,這些國家表示,不願放棄視為軍事威懾工具的武器。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稱,這一決定發出「明確無誤的信息」,表明他們「已準備好動用一切必要手段」捍衛自身。 上述聲明發布之際,正值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出於對美國可靠性的擔憂,正在尋求強化自身的防禦能力。美國總統川普多次暗示,若北約盟國未履行軍事支出義務,美國可能不會出手保護。

此外,一些軍事大國從未簽署《渥太華條約》,包括中國、印度、伊朗、以色列、俄羅斯、巴基斯坦和美國。截至目前,在聯合國承認的193個國家裡,已有165國簽署了該條約。

聯合國指出,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使用了殺傷性地雷,烏克蘭也因此成為全世界地雷最密集的國家。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則表示,烏克蘭軍隊可能也使用了這類武器。

為何退出的決定引發爭議?

這五國的決定引發了國際人權倡議者和非政府組織的強烈抗議。多年來,這些團體一直在為推動《渥太華條約》的簽署與落實而努力。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對此表示「嚴重關切」,稱這些國家的舉動「可能削弱對平民的保護,並破壞20多年來拯救了無數生命的這一國際規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