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多個國家的監管機構最近加快腳步規範穩定幣,彭博資訊報導,觀察南韓、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的發展,未來與亞洲貨幣掛鉤的穩定幣可望大為增加。
促成這種急迫感的正是美國總統川普在7月中旬簽署了《天才法案》(Genius Act),推動更廣泛使用與美元1:1掛鉤的數位代幣,也就是美元穩定幣。加密交易所Flipster駐阿聯總經理Benjamin Grolimund說:「天才法案開啟採用穩定幣的閘門,不管你支不支持,穩定幣如今已無法迴避。」
區域內重量級企業,例如中國大陸的京東、螞蟻集團都計劃提交申請,發行穩定幣。南韓的KakaoPay因為市場預期它將成為穩定幣發行商,股價大漲。彭博指出,甚至多年來全面禁止加密幣的中國大陸官方,也似乎開始接納穩定幣可用來做為人民幣替代品的概念。
亞洲國家監管機關之所以掀起新一波緊張感,是擔心資本外逃,因為當前穩定幣市場,仍由美元主導。截至目前,已有2,560億美元的穩定幣與美元掛鉤;這些代幣透過管理「類現金資產」(例如美國公債)維持價格穩定。相較歐盟雖已建立了完備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但只有價值約4億美元的歐元掛鉤穩定幣在市場流通。
以一向對加密幣很有興趣的南韓為例,韓國民眾已大量交易與美元穩定幣。根據韓聯社引用南韓央行資料報導,單在今年第1季,與美元穩定幣有關的交易額已達57兆韓元(約410億美元)。
南韓立法者與央行,近期針對是否允許韓國公司發行韓元穩定幣展開辯論。總統李在明領導的執政黨已於6月10日提出《數位資產基本法》,為當地公司成為穩定幣發行商鋪路。南韓央行目前持反對立場,幣圈人士則是呼籲央行應該因勢利導,而非對抗,建議監管框架著重維護主權的同時,也要保有競爭力,並認為韓元穩定幣將滿足與美元穩定幣不同的需求。
香港目前則已經迅速成為亞洲地區的穩定幣的實驗室。QReg Advisory創辦人Clara Chiu 表示,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特別聚焦於「可行且具實用」,而非僅限於做為資本緩衝。許多有意發行人民幣穩定幣的公司,是已在跨境結算中使用人民幣交易的公司,而這「正是實際需求所在」。
中國大陸的下一步雖然尚未明朗,但包括券商在內的加密幣公司已為人民幣穩定幣的發行,預做準備。Victory Securities副總裁Kennix Chan就表示,公司已在與多個可能發行商積極洽談。畢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已曾在6月表示,穩定幣有潛力革新國際金融體系,特別是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加劇、傳統支付系統顯現脆弱性的情況下。
不過,大多數人仍不認為北京當局會很快開放加密幣交易。數位資產託管商Cobo營運長Lily King就說,香港將繼續成為陸企拓展海外的實驗場。她說:「中國自己可能不會覺得有必要開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