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貿易不確定性影響,亞洲7月製造業活動惡化,讓該區脆弱經濟復甦前景蒙上陰影。歐元區7月製造業則朝回穩再跨進一步,未來數月景氣可望重返擴張。
標普全球1日公布,台灣、日本、南韓和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全面下滑。台灣7月製造業PMI從6月的47.2降至46.2,是2023年9月以來最低,意味7月製造業景氣萎縮速度是近兩年來最快。台灣製造業PMI 3月以來持續低於代表景氣榮枯分水嶺的50,意味景氣已連續五個月萎縮。
新增訂單大減是台灣7月製造業PMI下滑主因,受訪業者頻頻提及美國貿易關稅不確定性揮之不去,以及客戶對下單傾向觀望,訂單需求相對疲弱。無論整體新訂單或來自海外市場的新增業務,7月萎縮速度都是近兩年來最快。
日本7月標普全球製造業PMI終值為48.9,略高於初估的48.8,但仍低於6月的50.1,失守50大關;南韓7月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六個月萎縮,製造業PMI從6月的48.7降至48,中國大陸7月通用製造業PMI也從6月的50.4跌到49.5。
標普全球訪調企業時間在日本與南韓和華府達成貿易協議前,點燃不確定性逐漸消退可望在未來數月提振製造業活動的希望。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費德斯(Annabel Fiddes)說:「這是否會帶動客戶信心增強及未來數月銷售改善,將是觀察重點。」
印度是一大亮點,需求強勁帶動該國7月製造業活動寫下16個月來最快擴張速度;越南與菲律賓7月製造業活動也擴張,印尼和馬來西亞則萎縮。
另據標普全球與漢堡商業銀行(HCOB)彙編的數據,歐元區7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9.8,與初估值一致,高於6月的49.5,是2021年7月以來最高水準,距離景氣重返擴張僅一步之遙。HCOB首席經濟學家德拉魯比亞(Cyrus de la Rubia)表示,在歐盟和美國新敲定的貿易框架帶動下,不確定性應會下降,跡象顯示未來數月製造業PMI趨勢將持續走高。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