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15日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的愛爾門道夫—李查遜聯合基地會晤。原本預定的「一對一」談話臨時擴大為「三對三」,包括俄國外長拉夫羅夫、總統助理鄂夏柯夫、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及中東特使威科夫等人。俄方談判代表、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會後宣稱會談「進展順利」。
智庫「戰爭研究院」(ISW)分析,聯合記者會上,普丁先以俄語發言,重申多項克里姆林宮的既有敘事:烏克蘭戰爭的「根源」在於北約東擴,以及基輔政府「歧視俄語人口」。他同時強調俄美在二戰時曾有軍事合作,並提及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的地理接近,刻意營造雙邊「歷史連結」。普丁並指控歐洲國家「破壞談判」,這些言論被視為克里姆林宮慣用的訊息戰伎倆。
川普的發言相對簡短,僅表示會談「有建設性」但「沒有達成協議」。他強調「沒有協議就等於沒有協議」,並承諾會將會談內容轉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及北約盟國,強調是否達成協議「終究取決於他們」。川普同時重申,任何與俄國的經濟協議必須等戰爭結束之後才會考慮。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原訂的午宴臨時取消,雙方在未回答媒體提問的情況下離場。會前數小時,俄軍對烏克蘭展開大規模飛彈及無人機攻擊,烏軍方通報共有97架自殺型無人機及2枚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來襲,造成多地平民傷亡及基礎設施損毀。美方認為,這波攻擊只會削弱普丁談判籌碼。
分析指出,普丁在阿拉斯加的談話,延續他自2021年起的一貫論調,包括聲稱俄烏「同源」、烏克蘭主權應從屬於俄羅斯。這顯示他對戰爭目標沒有絲毫讓步意願,也不打算認真展開和平談判。峰會結果突顯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根本歧異,峰會更像是一場外交秀,未帶來任何實質突破。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