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美俄峰会谈乌战未来 恐现雅尔达会议2.0风险

美俄元首今天在美国领土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就乌克兰战争停火举行会谈,曾多次会面的川普与普丁在镜头前热切互动但动向难料。全球专注这场攸关乌克兰和平前途的会议,但也浮现上世纪二次战后「雅尔达会议」的危机阴影。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在安克拉治(Anchorage)迎接俄罗斯总统普丁(Vladimir Putin)到来,两人一举一动都是焦点。能以英语对话的普丁未循外交惯例,乘坐川普座车,在没有翻译的私密环境下离开机场前往会场。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分析,这场显见未经安排的景象反映两人在国际领袖中少有的特质。川普曾清楚表明他尊重普丁,但西方领袖多认为普丁是好战集权者;有意促成乌战尽速停火的川普,近期对俄罗斯也显得不耐烦。

美俄总统在机场笑容满面,都显露进行会谈的热忱;两人在场内外严肃拍照,不回应记者提问展开会谈。

川普虽然态度强硬指如不停火,将加重对俄经济制裁,仍希望会晤能谈到乌克兰强烈反对的两国领土交换,但结论最终得由基辅决定是否接受。

美国也认为有机会提供乌克兰北约(NATO)成员国形式外的安全保障,会谈后再邀请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及欧洲领袖集会,他没有把握会谈有结果。

对面临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及国际刑事法院(ICC)拘捕令的普丁而言,前往距离仅约150公里的「邻国」安全无虞,仅需给足川普面子,凭战果推进压制基辅国际空间,完成发动侵略战争的目标。他多次强调,不会放弃已掌控的土地;俄军控制的乌东地区已达乌国领土的20%。

乌克兰与欧洲国家高度关切,除了公开记者会与双方说明文件外,川普与普丁私下谈了什么,是否涉及利益交换。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拜登(JoeBiden)政府前欧洲事务官员陶塞格(Torrey Taussig)的说法,两人会谈有2.0版雅尔达(Yalta)会议的观感风险。美俄峰会如果没有悉心协调基辅与欧洲领袖再提策略,安克拉治会谈后,乌战终战还很遥远。

1945年2月二次大战近尾声前,同盟国主要国家美国与英国为重整战后欧洲秩序,及促使苏联参与太平洋战事,当时被称为三巨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英国首相邱吉尔(WinstonChurchill)与苏共领袖史达林(Joseph Stalin),在苏联领土克里米亚(Crimea)的雅尔达举行会议。

长达一周的会议签署系列雅尔达协议(YaltaAgreement),规划战后新秩序,但广受影响区域包括东欧与东亚都未参与。曾受邀参加开罗会议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也未受邀,雅尔达体系主导战后全球进入美苏对立近半世纪的冷战。

雅尔达位于苏联崩解后属乌克兰领土的克里米亚半岛,俄罗斯2014年出兵并吞。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