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AI即時翻譯好便捷 沒必要學外語了?大錯特錯

在人工智慧(AI)翻譯應用程式(App)唾手可得的今天,學習外國語言還有必要嗎?

在英國,外語系師生人數逐年減少,以至於一些頂尖大學正評估將外語課程合併。如同美國,英國人長久來享有英語作為全球通行語言的光環,在外語學習上向來落後。

放眼國際,英語學習的需求依然旺盛,學中文的需求亦然,反映中國大陸躍為經濟強權的現實考量。即使如此,年輕人或許仍會質疑:現在外語翻譯App已經很好用了,有必要再辛苦學外語嗎?

金融時報報導,App和AI確實帶來新的語言教學和溝通可能性,且能允許人們即時讀懂自己不熟悉的外國語文。AI翻譯功能對跨國會議和組織可能是特別實用的資產。例如歐盟就必須藉助翻譯員大軍,將所有法律文件譯成24種官方語言,然後由律師和語言學家進行事實查核。在歐盟會議,24種語言產生552種對譯版本(例如愛沙尼亞文轉譯成馬爾他文)。有了AI,也許即可直接處理晦澀的組合。

然而,眾所周知AI有「幻覺」問題,可能難以理解俚語和口語中的微妙含意、幽默反諷,和語調的抑揚頓挫。而且,用AI翻譯法律、醫藥和科學文本,肯定還是需要翻譯人員作事實查核。

學習外國語顯然有眾多益處。研究顯示,從小學習外國語,有助於腦部發育與認知技巧的養成–強化記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考以及創造力。終身學習兩種語言,可以蓄積「認知儲備」,或許有助於延緩阿茲海默症這類病症的發病時點。

學會講外國語,對經商、從政和其他領域也是超級強大的工具。有了這項技能,不但可讓聽眾刮目相看,也可能提高會議的建設性。在高階外交對話中,以對方的母語交談,可能具有特別的優勢。從本周雙普峰會舉行前雙方顯而易見的誤解可見,縱有高桿的口譯專家協助,要充分互相理解也不容易。在美國與蘇聯外交的黃金時代,戈巴契夫總是讓他十分信賴的口譯專家帕拉日琴科(Pavel Palazhchenko)隨行。

另外,藝術和音樂雖然人人都能欣賞,但講究純粹的人士聲稱,諸如普魯斯特和歌德的散文或普希金的詩,只能閱讀原文才能領略其中之美,翻譯版本根本翻不出來。要想把歐洲語系與非歐洲語系之間的微妙處全翻出來,更是難上加難。

學習外國語,有如開啟理解其他文化的一扇窗,並且打開通往鑽研其他領域之門。性能愈來愈強大的電腦可以透過學習變得精通語言學,但若愈來愈少人熟習這些技能,我們將置身於一個人與人關係愈來愈疏離的世界。

今日人工智慧(AI)翻譯App唾手可得,但學習外國語言仍有必要。路透
今日人工智慧(AI)翻譯App唾手可得,但學習外國語言仍有必要。路透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