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戰後烏克蘭怎麼守?紐時揭3種可能部隊 俄羅斯說話了

美國、烏克蘭與多位歐洲領袖8月18日在白宮舉行多邊會談,討論結束烏克蘭戰爭的途徑。(歐新社)


美國、烏克蘭與多位歐洲領袖8月18日在白宮舉行多邊會談,討論結束烏克蘭戰爭的途徑,烏克蘭戰後安全與確保俄羅斯不會再度入侵是會中乃至各界矚目焦點。紐約時報報導,英國首相施凱爾曾提出歐洲多國組建一支「志願聯盟」,在停火或和平協議後駐紮烏克蘭,但至今不清楚具體模式。根據軍事官員,針對烏克蘭地面上的安全保障,實際落實有三種可能:

1.全面的維和部隊

第1種方案是全面的維和部隊,推測將配備武裝,用以補充烏克蘭軍隊。這支部隊僅具防禦目的,透過軍事存在嚇阻俄羅斯,讓克里姆林宮顧忌與北約成員國士兵發生衝突。

問題在於,若要具備可信的嚇阻力,需要數萬名士兵。

2.絆索部隊

第2種方案是絆索部隊(tripwire force),規模小得多,無法真正防禦。其理論是:一旦俄羅斯再度入侵,若有非烏克蘭籍的歐洲士兵駐守,俄方將猶豫是否冒風險殺害他們。

然而,這一理論尚未經驗證,風險極高。

3.觀察部隊

第3種方案是建立一支觀察部隊,規模可能只有數百人,主要任務是通報任何潛在的軍事行動。但這種任務其實可透過衛星與地面攝影機完成,而這麼小的部隊也無法進行任何防禦。

在俄羅斯方面,其外交部18日發表長篇聲明,強調拒絕任何以北約部隊駐紮烏克蘭作為安全保障的方案。同時批評英國推動相關構想。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