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 18日於白宮舉行六個月內的第二次會晤,氣氛和諧,與2月那場被視為「災難性」的會談形成鮮明對比,但美聯社列出四項現實,是俄烏戰爭能否走向和平路上的關鍵障礙。
這次會面,歐洲領袖與澤倫斯基多次感謝川普為結束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所做努力,只不過,儘管各國領袖間言談融洽,並傳遞謹慎樂觀氛圍,會議在和平進程的核心障礙上幾無實質進展,這種僵局反倒有利於俄羅斯總統普亭。
俄國部隊雖然推進緩慢,卻仍在烏克蘭戰場上穩步前行。立陶宛前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以此形容,「普亭恐怕香檳怎麼喝都不夠。」
眼前仍有四項主要待解決的議題。
首先是「烏克蘭安全保障」。澤倫斯基強調,任何與俄羅斯的和平協議,必須確保烏克蘭未來有能力嚇阻俄國的進一步攻擊,代表烏軍需獲得西方盟友持續供應武器與訓練。
白宮發言人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19日說,川普總統已闡明,美國不會在烏克蘭派兵,「但我們當然能幫忙協調,也許對我們的歐洲盟友提供其他方式的安全保證」。
第二則是「停火談判」。烏克蘭與歐洲國家一再呼籲先行停火,再啟動和談,但遭到普亭拒絕,因為俄軍正逐步推進戰場,沒有凍結戰線的誘因。川普上周在與普亭會面前,曾威脅俄國若不接受停火將面臨「嚴重後果」,只不過會後他放棄並轉而強調應推動全面和平協議,而這正是普亭所樂見的方向。
第三是「佔領區問題」。普亭要求烏克蘭放棄頓巴斯(Donbas),其中包括頓內次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地區的工業核心地帶,該地區爆發了最激烈的戰鬥,但俄軍卻始終未能完全奪下。除此之外,俄國非法吞併克里米亞,並控制頓巴斯以外四個地區部分領土,總計掌握了烏國約五分之一國土。
第四則是「普亭與澤倫斯基會面」。澤倫斯基多次提議與普亭直接會談,甚至挑戰對方5月在土耳其進行和談,但遭到普亭回絕。歐洲領袖也心知肚明,普亭既不願與澤倫斯基會面,也不可能允許西方軍隊進駐烏克蘭。
但他們仍刻意釋出樂觀訊號,營造「這些事情有望成真」的氛圍,目的是迫使普亭親口對川普說「不」。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專家克魯格(Janis Kluge)就在社群平台X上寫道,「歐洲人刻意拉高期待,製造一種由普亭親手粉碎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