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二戰終戰80周年 傳達「廣島之心」更顯重要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市投下原子彈,造成約14萬人喪生,廣島被形容為「今後75年草木不生」。如今雖已從廢墟重建,但廣島市長松井一實最憂心的是被爆者高齡化,能將「廣島之心」傳遞給世人知曉的見證者愈來愈少。

今年8月6日,對廣島而言是「被爆80周年」,廣島市長松井一實在和平紀念儀式上宣讀和平宣言時指出,美國與俄羅斯目前仍掌握全球約9成的核彈頭;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東局勢惡化,全球正掀起軍備擴張浪潮。各國領袖中,愈來愈多人陷入「為了國家安全,不得不擁核」的思維。

他說:「這樣的情況,不僅讓人類從慘痛歷史中獲得的教訓付諸流水,也動搖了歷來努力建立的和平體制架構。」

包括中央社在內的外媒7月曾赴廣島市府採訪松井一實,明顯感受到他憂心原爆慘痛記憶逐漸被世人遺忘。市府張貼的「被爆80周年」海報上,醒目寫著「將『廣島之心』傳給未來」。所謂「廣島之心」是指強烈祈願廢核與實現世界永久和平的信念。

當被問及「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時,松井直言:「被爆者的平均年齡已超過86歲,人數愈來愈少,如何將『被爆的真相』傳達給後人,是個重大課題。」

他指出,許多人擔心「被爆體驗」遭時間風化,因此廣島市正努力傳承這些故事,包括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培養年輕世代擔任講述者,並安排外媒實地採訪報導等。

松井說:「被爆者最清楚人類一旦動用核武,會招致多麼凄慘的後果。人類總是容易遺忘,一旦被爆者凋零,能對使用核武的錯誤發出警示的人消失,這將是極大的問題。」

廣島的和平紀念公園東北方有一座原爆圓頂館,是世上唯一被原子彈轟炸以殘破狀態保存下來的建築物,1996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參觀人士絡繹不絕。

公園南方有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原爆資料館),2023年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各國領袖到館內參觀。加上2024年「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獲諾貝爾和平獎,該館備受注目。2024年度參觀者逾226萬人次,其中3成多是外國人,皆創新高。

廣島市府認為光有場館介紹核武的恐怖還不夠,應更致力於「被爆體驗」的傳承。廣島市民局和平推進課自2012年度起招募「被爆體驗證言者」(簡稱證言者),培訓他們講述技巧與撰寫講稿,研修期1年。

市府同時也培養「被爆體驗傳承者」(簡稱傳承者),研修期原為3年,自2021年度起縮短為2年,以減輕高齡證言者的負擔。傳承者需修習由資料館學藝員、醫師、大學教授等專家授課的課程,內容涵蓋原爆受害情況、戰時生活、全球核武局勢、原爆對人體的影響等,並安排前電視主播指導口語表達技巧。

此外,自2022年起開始培訓「家族傳承者」,由被爆者家屬講述被爆經歷,研修期同樣為2年。

2025年度傳承者研修生招募期為5月1日至30日,共有64人應徵;自2024年9月至今年5月,證言者有5人、家族傳承者有16人應徵。截至2025年4月,廣島市共有239名傳承者。隨著證言者高齡化,傳承者所扮演的角色愈顯重要。

現年86歲的梶矢文昭為證言者,6歲時在距離爆心地1.8公里的學校遭遇原爆,當時與他一起的姐姐當場罹難。他經常受邀到各處講述被爆體驗、核武的恐怖及和平的可貴。36歲的沖本春樹則是他的傳承者,負責將梶矢的故事傳遞給更多人。

類似沖本這樣獲得認定的傳承者,會被安排在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向修學旅行的學生與海外訪客轉述被爆者的心聲與經歷。

今年8月15日終戰80周年的「全國戰歿者追悼式」上,日本天皇德仁致詞時首次提到「今後也要持續傳述戰中與戰後的苦難」,彰顯對記憶傳承的重視。

出生於戰後的德仁,不斷在各種場合一再強調,將戰爭的記憶與對和平的期盼,傳承給未曾經歷戰爭的下一代的重要性,在這次追悼式的致詞中,首次加入了「傳述」的想法,與「廣島之心」的宗旨不謀而合。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