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德国公共电视专访学者 聚焦台湾安全与外交

台湾议题错综复杂,往往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讲清楚。德国公共电视台近日邀请德国学者孔鹏飞,用30分钟专访深入浅出谈台湾,从历史根源到未来情境,向德国观众介绍台湾内部现况及所面临的外部威胁。

德国公共电视台ARD由资深记者提姆(UlrichTimm)主持的老牌节目「提姆对谈」(Ulrich Timmim Gespräch),以一对一访谈为特色,邀请学者、记者或专家,透过半小时的深入问答,把复杂议题梳理成一般观众也能理解的内容。

「提姆对谈」上周六(16日)播出研究欧中与台欧关系学者孔鹏飞(Frédéric Krumbein)的专访,内容涵盖北京对台政策逻辑、台湾的应对方式、台湾政党政治以及欧洲在亚太区域安全中可扮演的角色。

回顾两岸互动历程,孔鹏飞说明,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大量台商赴中投资,经济往来热络却未带来政治和解。

2008年马英九当选总统后,两岸签署协议,旅游与经贸交流一度活络,直至习近平上台情势急转直下。2015年的「马习会」成为两岸和解高峰,但在台湾社会引发疑虑,担心更强化北京对台影响力。

他指出,2020年蔡英文成功连任,与香港「一国两制」失败密不可分,凸显台湾社会对中国的不信任。北京则持续加大军事挑衅,频繁派军机逼近台湾,并透过假讯息、网路攻击和外交打压对台实施「灰色地带战术」。

孔鹏飞同时谈及台湾外交处境,指出虽然台湾仅与十余国维持正式邦交,但与欧美日等主要民主国家建立紧密的非正式关系。透过经贸往来、议员互访及国际组织合作,台湾已逐渐成为印太安全讨论的重要一环。

他进一步指出,美国与台湾情报机构多次评估2027年前后是中国具备进攻能力的关键时点,但这并不意味必然爆发战争,而是一个必须高度警惕的时间窗口。能影响北京决策的,不仅是美国的军事威慑,也包括欧洲在经济与政治上的清楚态度。

孔鹏飞分析,中国深度依赖欧洲市场与技术,若台海爆发冲突,欧盟在制裁与市场准入上的选择将对北京形成重大压力。欧洲虽不必像美国一样直接军事介入,但能透过经济杠杆与政治声明提前释放讯号,强化吓阻效果。

他举例,欧洲已在台湾议题上迈出步伐,例如欧洲议会2021年通过首份专门针对台湾的决议,多次派代表团访台;萧兹(Olaf Scholz)政府时期25年来首派部长级官员访问台湾,并派军舰通过台湾海峡。

至于德国国内政治光谱,孔鹏飞指出,基民盟与基社盟(CDU/CSU)传统上对台较为友善,在野的自民党(FDP)与绿党(Greens)也倾向支持台湾;而执政联盟中的社民党(SPD)则相对谨慎。

虽然德国新政府5月上台后对台政策未出现根本转变,但孔鹏飞认为,德国社会对台湾议题的敏感度以及对台海潜在冲突的关注已明显提升。欧洲如何运用对中经济与政治杠杆,并释放明确讯号,将是未来避免台海冲突的重要课题。

德国公共电视台ARD近日也将「提姆对谈」本集内容上架官方线上影音平台,供德语观众随选收看。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