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緬甸軍方宣稱清剿電信詐騙基地 KK園區,並以無人機和炸藥炸毀部分建築,引發國際關注。受訪的倖存者揭露了園區內非人的暴力與監控,民間救援人員則直指這場「清剿」行動只是應對輿論的假象。在官方打擊的背後,詐騙集團正將大量人員和業務轉移至更隱蔽的「黑區」,使得人道救援行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受害者親述:從「高薪」陷阱到無形牢籠
倖存者李先生回憶自己被騙入KK園區的恐怖經歷。他因一則「不限學歷、月薪八千元」的廣告陷入陷阱,一踏入緬甸邊境的園區,護照即被沒收,從此開始了地獄般的生活。
李先生說,他被安排做歐美盤,先接受培訓。「要先聊天幾個月。培養感情,然後慢慢地再引導你投資,投資房地產呀,虛擬貨幣等。在那裡一切都以利益為中心。每天就是敲不完的鍵盤、挨不完的拳打腳踢。只要沒有業績,就會被打。很多人被打得說不出話來,甚至無法正常行走。跟我同批回來的人,有的瘸著腿,有的被打得滿身浮腫。
他說,園區里有食堂和宿舍,看似「包吃包住」,實際上所有費用都算在自己頭上。吃的也很差,多是水煮菜。園區里甚至有自己的「醫院」,但治療費用也要自己承擔。
「工作時間極長,一天最少十三、十四個小時,常常超過十六小時,甚至十八小時。沒有固定工資,完全靠業績提成。每成交一筆單,能拿到八到十分之一的提成。很多人幾乎沒有收入。」
在那裡,每天都能看到新的受害者被帶進來。很多人最終不是被打殘,就是消失。有人被轉賣,有人被丟進後山……

2025年10月24日,從泰國達府美索縣拍攝的畫面顯示,緬甸東部KK Park園區發生爆炸後,濃煙升騰於建築群之上。 (Photo by Sarot Meksophawannakul / THAI NEWS PIX / AFP)
「10月份我被救援隊救出。能活著回來,是幸運中的幸運。一起回來的人中,有人花了十多萬甚至四十多萬才被救出。那些被救的人,很多都是家人或朋友聯絡救援隊,憑藉園區名稱、宿舍位置、公司名或管理代號等具體信息才得以營救。」
他表示,救援隊是民間組織,沒有官方背景。能被他們救出的人非常少。很多人因為沒有具體位置信息,或因欠公司錢、護照過期等原因,被轉賣或棄置,永遠失聯。
民間救援揭秘「炸園」是假象 轉移才是實情
隨著緬北多地傳出「炸園」消息,國際輿論普遍以為詐騙園區正被徹底清除。然而,在地救援人員卻指出,這場戰鬥遠未結束。
來自雲南邊境的民間救援人員劉超(化名)受訪時透露,救援工作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假信息太多,真消息太少」。
「很多家屬在網上看到有人報說哪個園區打掉了、開門放人,就以為孩子能出來,但我們去現場一看,人早被轉走了。」他說。園區之間有嚴密的通訊網與聯防系統,一旦風聲走漏,關押人員會在數小時內被轉移到其它區域或新設的「分園」。
更棘手的是,許多家屬在初期並不相信孩子已陷入詐騙園區,直到完全失聯後才驚覺事態嚴重。「等沒聯繫了才著急,可那時人早消失了,我們也找不到。」他說。
救援隊通常透過園內倖存者提供的「經緯度定位」或照片確認位置,但多數時候,這些信息早已過時。「園區每天搬,像打游擊一樣。今天在這個山谷,明天就消失。」
民間救援人員雷先生受訪時也直指,所謂的KK詐騙園區被炸或被打掉是假象,因為輿論壓力太大,園區主動開大門放人走,並將大部分人員轉移後才炸掉空園區,目的是應付輿論。許多人被轉移到其它地方,甚至是用載沙石水泥的大卡車運載。
他指,不能因為一個KK詐騙園區被炸,就認為那裡沒有詐騙園區了。妙瓦底仍有大量園區,如:嬌克山、阿波羅、美大摩神、度假村、玉龍灣、荊州、四季、東風、極光等。「你們不知道那邊的局勢,尤其是緬北的詐騙公司,一個月要搬三四次家。」
雷先生表示,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妙瓦底時,其它地區的園區(如柬埔寨)還在偷偷擴大。
他說,詐騙園區多在山溝溝里,救援力量難以追蹤和打擊。這種狀況是「永遠都打不完、打不掉」的。
民間救援人員劉超說,據他們掌握的情況,不少園區轉往交通更隱蔽的地區重新建設,有些甚至改名成「度假村」或「科技園」繼續營運。
這種「打了又生」的現象,讓人道救援陷入無限循環:被救出的人寥寥無幾,新園區卻不斷出現。對許多家屬而言,等待成了一種煎熬——他們既盼著孩子被救,又害怕下一通電話傳來壞消息。
「我們不能放棄,哪怕只是把人接出來,也是一種希望。」他說。
武裝割據與救援的「黑區」模式
劉超還揭示了緬甸政府軍(老緬)與地方武裝之間的複雜關係和利益衝突。
他說,緬甸政府軍炸KK詐騙園是因為輿論壓力太大,其最終目標是透過增兵來統一和控制妙瓦底地區。
有四大勢力(如KON、BGF、DKBA)控制著詐騙園區。緬甸政府軍與地方武裝勢力之間複雜的利益關係,這成為救援的最大阻礙。
像DKBA這樣的獨立武裝,由於園區轉移到其地盤,使其利益大增。他們與老緬達成協議,允許老緬抽取部分管理費用,並協助守衛外圍關卡。
在當地複雜且混亂的「黑區」中,救援隊不建議直接「解救」,而是採用接應「自由人員」的模式。
他說,能被家人花錢贖回的只是少數,多數人仍在園區里被折磨。那些人沒有業績就會被毒打,而且連自己身在何處都不知道,根本無法與外界聯繫。緬北地區目前幾乎全是黑區,環境惡劣,園區設施多為鐵皮帳篷,且頻繁轉移。那裡的情況比外界想像得更糟。
現在救援的條件也十分嚴苛。若要救人,首先必須確定是否有護照,是否還能聯繫上園內的人。若有明確聯繫、位置及護照,且家屬願意簽署書面協議,救援才會啟動。
他說,很多家屬在還能聯繫孩子的時候沒有及時採取行動,等到完全失聯才著急,但那時往往已經太晚。若能提供具體定位或經緯度,我們才有可能展開行動;僅憑模糊描述,根本無法找到人。特別是在緬北某地,山區複雜、環境惡劣,解救難度極高,費用也相當昂貴,而且成功率只有五、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