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從東方升起,風也從那裡吹來。」(The sun is rising in the East. The wind is blowing from that direction too.)諾貝爾經濟學獎家保羅·克魯曼以此形容再生能源轉型的全球權力位移。他直白指出,隨著太陽能與風能成本劇降,再生能源將主導未來能源成長,中國將主導相關產業供應鏈。
克魯曼(Paul Krugman)並非是親中份子,也絕不會空談。他在Substack發布的最新評論指出,再生能源轉型的不只是環保意識,最大關鍵是「成本下降」。再生能源的經濟優勢愈發明顯,尤其是太陽能和風力,其單位成本已低於煤炭與天然氣。
克魯曼認為,「誰掌握製造,誰制定遊戲規則。」他分析,美國已在川普時代退出全球綠能競賽,而中國則悄然建立起全球最強的綠能製造體系。
他指出,中國如今在太陽能模組、電池、稀土提煉、風機製造、儲能設備等環節已「全面主導」市場,而歐洲雖在風能領域尚有優勢,但整體供應鏈依賴中國;美國則在多數指標上遠遠落後。
中國綠能主導地位,數據不容忽視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路透(Reuters)以及國際能源總署(IEA)等多個權威機構的報道與數據,克魯曼的觀點不僅是理論預測,而是當下進行式。未來誰擁有能源設備的生產能力與全球供應網路,誰就可能重寫21世紀的經濟規則與地緣政治。
CNN報道指出,今年對於全球氣候行動來說,可謂災難連連。化石燃料生產仍在增加、極端氣候頻率加劇、地緣政治動蕩使氣候政策遭邊緣化。然而,在這一片陰影下,另一條充滿潛力的路徑正在悄悄展開,再生能源正在爆發性成長。
報道引述Ember Energy Research發布的「2025年全球電力市場年中展望」 (Global Electricity Mid-Year Insights 2025)報告,再生能源發電量首度超越煤炭成為全球首要電力來源,這等於讓全球減碳與產業轉型邁向新階段。

NASA地球觀測站官網發布衛星圖像,顯示中國內蒙古庫布齊沙漠大部分區域被太陽能板覆蓋,意在打造太陽能長城。(NASA官網)
IEA報告預期,未來5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到4600GW,這相當於中國、歐盟、日本的總發電量。Ember智庫分析師Malgorzata Wiatros-Motyka接受CNN訪問時表示,再生能源浪潮已無法逆轉。不過,獨立智庫Rhodium Group總監Hannah Pitt則認為,能源轉型尚未定局,仍在艱難過渡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針對全球再生能源賽局,發表的最新評論。(截自Substack網頁)

美國俄亥俄州工人替住家裝設太陽能發電組。(美聯社)
「第一個電能國家」也具有三大潛在風險
中國無疑是當前最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的國家。CNN報道把中國形容為「全球第一個電能國家 (first electrostate)。至去年底,中國已安裝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量已超過1400GW,目前還有約500GW再生能源設備正在鋪建中。
去年,中國1年內新增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就超過了美國目前所有再生能源的總發電量。 (相關報道: 諾貝爾經濟學家狠批川普亞洲行 美國已淪為第二!讓中國贏了未來 | 更多文章 )
根據Ember Energy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各國太陽能發電總量,中國以559百萬兆瓦時(Terawatt-hour,TWh,是衡量電能的單位,表示一兆瓦的功率持續運行一小時)居全球之冠,美國以190TWh居次、印度以85.1TWh居第三,第四至第五分別是日本的60.5 TWh、德國的47.3TWh、巴西的43.3TWh、西班牙的27.9TWh。
從以上數據可明顯看出,中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幾乎是美國的3倍,這很明顯的是能源生產主權的擴張。
然而,中國的綠能發展也並非無懈可擊。以下是根據CNN、路透報道歸納出的挑戰:1.實際發電與裝機不成正比:雖然風光裝機容量龐大,但實際發電僅佔中國總用電 22.5%。原因包括地理分布不均(多集中在西部偏遠地區)、輸電容量受限,以及日照與風況不穩。2.煤電仍是備胎:2024 年中國新批准燃煤電廠容量達99.5GW,顯示在能源高峰期或緊急情況下,煤炭仍被視為安全選項。3.價格戰導致產能泡沫:太陽能設備價格在2024年底跌破成本,導致多家企業陷入虧損甚至破產。產業內部開始出現過剩與整並壓力。換言之,即便中國在供應鏈上有壓倒性優勢,但在內部能源結構、電網改革與政策協調上,仍面臨長期挑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取自common wealth club flickr)
忽視中國再生能源地位是愚蠢的
克魯曼雖認為,中國將主導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他也指出這不見得是必然的結果。
他認為,經濟成功通常更取決於有效利用新技術,而非生產新技術。當前在大國主導地緣政治競爭的世界,若其中一國壟斷關鍵商品的生產,這必然有重大的意義。 (相關報道: 諾貝爾經濟學家狠批川普亞洲行 美國已淪為第二!讓中國贏了未來 | 更多文章 )
克魯曼示警,「我們已經看到中國利用其在稀土領域的壟斷地位,在與美國的貿易衝突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忽視中國可能在再生能源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所帶來的影響,將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