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7 11 月

大國任性、小國認命?

過去一周來,泰國和柬埔寨之間的和平聲明再度被邊境地雷爆炸所撕裂,東盟與美國緊急介入展開調解。泰國王罕見出訪北京,反映東南亞國家深陷大國博弈的艱難抉擇。台灣議題再度引發中日關係緊張,折射出亞太地區安全的高度敏感性。普遍分析認為超級大國之間缺乏互信,中美博弈的結構性矛盾無法因形式上的短暫止損而改變,東南亞國家概莫能外。勢必受到持續的影響。

泰國和柬埔寨近日爆發新一波邊境衝突。泰國10日指控柬埔寨持續在邊境地帶埋設地雷並造成2名泰軍人受傷,為此宣布暫停執行與柬埔寨簽署的和平協議。柬埔寨否認這項指控,繼續呼籲泰國釋放18名柬埔寨戰俘。兩國連日來相互指控對方在邊境地區開火,柬方聲稱造成平民喪生。

上月底,泰柬兩國領導人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東盟輪值主席、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的共同見證下,簽署了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的《吉隆坡聯合宣言》,雙方承諾將在東盟安全機制下推進和平進程,以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

新一輪邊境衝突爆發後,東盟輪值主席安華於周五聯絡各方啟動調解,敦促泰柬雙方遵循上月底在吉隆坡簽署的和平協議,推進和平進程。安華當天透過臉書發文,表示泰柬兩國領導人給予了積極反饋,雙方重申將致力於和平解決衝突。東盟方面樂見泰柬兩國及時清除邊境地區的重型裝備和破壞性武器,協調實施人道主義排雷工作。

美國總統川普同樣透過社媒發文,透露參與了關於「敦促落實泰柬和平協議」的電話調解。川普認為這兩個東南亞國家「不會有事」。他在出席東盟峰會期間親自見證了泰柬邊境糾紛停火協議的簽訂。傳聞川普還特別要求此前參與調停泰柬軍事衝突的北京代表不出席簽約儀式,事實證明亞洲國家給足了美國總統面子。

泰柬軍人今年內爆發多次軍事衝突,造成人員傷亡和流離失所。兩國邊界爭端源於上個世紀初法國殖民柬埔寨時期劃定的邊界線模糊不清。在多處爭議點中,雙方圍繞柏威夏寺 (Preah Vihear) 歸屬權和周邊疆域劃界兩度鬧上國際法庭。儘管國際法院在1962年裁定柏威夏寺歸屬柬埔寨,後於2013重申此結果,但泰國始終不服,堅持認為該裁決基於不公正的殖民條約。

目前泰柬邊境局勢持續緊張,雙方貿易口岸關閉造成經濟損失,兩國邊民流離失所。東盟試圖調解爭端,實質性成效有限。泰柬兩國內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雙方各自的社會矛盾密切影響著邊境局勢。兩國解決邊界爭端所持的立場不同,柬埔寨主張訴諸國際法院,泰國傾向於雙邊談判。

泰國外交部長西哈薩 (Sihasak Phuangketkeow) 近日向59國外交使節和4個國際組織提交簡報,說明地雷是在停火協議簽訂後新埋設的。泰方指控柬埔寨違背了渥太華公約(Ottawa Convention)義務,必須在問責柬埔寨後才會恢復和平進程。泰國針對近期發生新埋地雷造成泰軍人傷殘事件向柬埔寨提出4點訴求,分別是1.承認掩埋新地雷;2.承擔所造成的後果;3.雙邊協商制訂規範;4.允許泰方進入邊境13處地帶排除地雷。

泰國媒體報道,美國周五向泰國通知暫停關稅談判,直至遵守與柬埔寨簽署的和平協議。泰國總理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次日透過社交媒體發文重申泰方訴求,否則泰國不會恢復執行和平協議。泰國外交部稍後透露,川普在跟泰國總理通話時表示,美國不願在現有雙邊機制下干預泰柬問題。雙方決定泰美關稅談判繼續推進,並將貿易關稅與邊界糾紛問題區分看待。目前,美國仍對泰國商品課徵19%的基準關稅。

柬埔寨首相洪馬內(Hun manet)周六臉書發文感謝安華與川普在積極促進柬埔寨與泰國尋求和平解決方案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他重申柬埔寨將致力於維護《吉隆坡聯合宣言》精神的承諾,並希望雙方繼續根據商定的雙邊原則和機制開展合作。

泰國媒體對美國的關稅施壓表現失落。泰國知名媒體人素提猜(Suthichai yoon)評論指出,當今世界沒有哪項貿易不帶政治色彩。「安全」則是籠罩在每筆交易之上的陰霾。這就是川普時代的現實政治(Realpolitik)。相比之下,以往側重強調民主、正義、人權與和平的完美主義策略行不通了。現實政治必須秉持力量的均衡為行動指南。

恰逢泰中兩國建交50周年,泰國王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於11月13-17日對中國展開5天國是訪問。這是泰國在位君主首次訪問中國。泰國政府聲明稱這次訪問彰顯了泰中兩國在各個層面深厚的友誼和相互理解。習近平與泰國國王會面時表示,中國願同泰國加強戰略對接,穩步推進中泰鐵路等大項目合作,擴大進口泰國優質農產品,拓展人工智慧、數字經濟、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合作,實質性造福於兩國人民。

目前,中國已經連續12年成為泰國最大貿易夥伴。2025年上半年,中泰雙邊貿易額達到761億美元,同比增長17%。隨行泰王訪華的泰國總理阿努廷通過臉書向國人透露: 中國將會認購50萬噸泰國大米。由此可見泰王深厚的國際影響力。據了解,這項政府間合作協議(G to G)是泰中兩國領導人在韓國釜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的內容之一。

與此同時,泰國與美國保持著逾兩百年的傳統友誼,冷戰期間泰國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戰略盟友之一。在當前複雜的地緣格局下,具有特殊地位的泰王出訪,被普遍認為是反映國家核心戰略的重要外交舉動。

泰國和柬埔寨邊境地區的地雷部隊成員。攝於2025年11月10日。

泰國和柬埔寨邊境地區的地雷部隊成員。攝於2025年11月10日。 © 泰國皇家軍隊官方圖,美聯社發圖

過去一周以來,東南亞媒體密切關注因台灣議題而驟然升溫的中日關係。事緣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Sanae Takaichi) 發表「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言論後,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發表「斬首論」予以回應,同時提醒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中日外交交鋒之際,中國軍媒稱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轟炸機編隊巡航南中國海,旨在警告菲律賓拉攏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組織聯合巡航。北京批評此舉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並正告馬尼拉立即停止挑起事端、避免升級緊張局勢。台灣問題同時涉及美方的地緣政治核心利益,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r Brian Hegseth)此前向中方強調華盛頓不尋求衝突,但將持續捍衛並擁有在該地區維護自身利益的能力。赫格塞斯在吉隆坡峰會期間分別與印度、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推進軍事合作計劃,劍指中國意味明顯。

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幾天前在黨會上談到國際環境的變化時表示,如今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思潮興起,科技快速發展導致貧富差距問題加劇,這對各國都構成巨大的內部壓力,激發尖銳的政治矛盾和社會撕裂,如何防患於未然,顯然是重大課題。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近來內部執政壓力倍增。菲律賓宗教團體「基督堂教會」(INC)於11月16-18日在馬尼拉舉行大規模反貪污示威遊行,獲得其它地區的民間團體予以響應。在民眾呼籲政府處理弊案和改善民主的同時,坊間伴隨著或有退役將官煽動兵變的傳聞。目前菲律賓經濟成長不盡如人意,官員確信原定2025年度5.5%至6.5%的成長目標難以達成,政府將重新評估下調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