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聶華苓
本周一,被譽為\”文壇永遠的母親\”、對二十世紀華人文學作出巨大貢獻的聶華苓以99歲高齡辭世。綜合媒體10月21日報道,她的次女王曉藍發布消息,稱母親\”走得很安祥,沒有太多痛苦\”。
- 台文藝界舉辦盛大茶會向小說家聶華苓致敬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聶華苓1925年出生於湖北,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外文系。1949年隨國民黨遷台後,受雷震賞識,擔任《自由中國》半月刊文藝欄主編,直至該刊因「雷震案」停刊,其後,她曾任教於台灣大學及東海大學,教授小說創作。
1964年,聶華苓前往美國,與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共同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並成為夫妻。聶華苓與保羅‧安格爾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透過該計劃,兩人在四十多年裡接待了超過一千名作家,包括白先勇、林懷民、鄭愁予,莫言、王安憶、殘雪,瘂弦、王禎和、陳映真,還包括日本的芥川獎得主柴崎友香,被眾多作家譽為「文壇永遠的母親」。聶華苓家的客廳也因此被譽為「世界華文文學沙龍」。1977年,因為這項計劃,聶華苓夫妻獲得了超過三百名作家聯名推薦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聶華苓的創作涵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翻譯和文學評論,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為小說《桑青與桃紅》。中央社的報道指出,聶華苓於2004年撰寫自傳《三生三世》,回顧了她從中國流亡到台灣,最終定居美國的漂泊人生。在書中,她形容自己的生命歷程為「根在大陸,干在台灣,枝葉在愛荷華」。
記者:唐緣媛 責編:梒青 網編:瑞哲
本文來源:RFA